第13版:往事

“半农半读 社来社去”的记忆

  •   这是1966年我在朔县农校就读时的一张班级毕业照,它不仅是同学间的留念,也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我国农业教育改革中的一段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半农半读,社来社去”是我国农业教育的一场革命,是农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其目的是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生产,为农村培养一批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为我国逐步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创造条件。
      从1963年开始,连续三年的时间,我国有部分高、中等农业院校,开始了“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即学生从所在公社选拔,经过考试成绩合格后进入学校学习,完成学业后,国家不包分配,哪里来再到哪里去。当年,我省五所农校,朔县、原平、运城、长治、榆次同全国各地共有四万多名考生进入高、中等农业院校就读。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所学专业,学完了全部课程。初步掌握了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回到原所在地当农民。
      “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毕业生回到农村,他们力争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实现人生价值,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好评。几年后,有的同志留在了公社所属集体单位,从事技术工作,有的进入上级党、政机关,有的进入了企、事业单位。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了单位的骨干,有的还提拔到县、市领导岗位上工作。
      我们这批毕业生就是推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第一批实践者,在漫漫人生路上有辛酸、有挫折、有收获。经过几年的尝试,这一改革后来也慢慢中断了。
      同学们毕业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回忆所走过的历程,是“半农半读,社来社去”使我们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学到了专业知识,给了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提升了自己,改变了人生。

    李有才(忻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02期

    • 第2021-12-01期

    • 第2021-11-30期

    • 第2021-11-29期

    • 第2021-11-26期

    • 第2021-11-25期

    • 第2021-11-24期

    • 第2021-11-23期

    • 第2021-11-22期

    • 第2021-1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