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夜读

课堂上学不到的中国史,有趣有料有考点,有理有据有真相,《豁然开朗的中国史》节选——

鸿门宴的来龙去脉,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   《豁然开朗的中国史》陈舞雩著
      华文天下/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纵贯整个封建时代,讲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封建帝王的雄心霸业与历史功过,展现能臣将相的人生抉择与命运结局。同时横览世界,勾勒王朝在世界所处的位置。深入具体的历史语境,辨析贻误众人、似是而非的观点,超越历史时空,探究王朝的兴亡周期。语言通俗易懂、轻松有趣,思考独辟蹊径,分析鞭辟入里。
      公元前206年,鸿门宴上,项羽放了刘邦一马。那么,鸿门宴的来龙去脉,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其实,站在项羽当时的视角上,他不杀刘邦,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第一,项羽有四十万大军,刘邦只有十万兵马,看起来项羽占尽优势。可问题是,项羽的四十万是诸侯联军,不是他项羽的私军,他的项氏楚军只有五万子弟,还指不定在巨鹿损失了多少,一旦真的开战,诸侯会不会帮他还两说。即使项羽神勇,以五万灭掉了刘邦十万,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到他刚一打完,还虚弱的时候,身边的诸侯若起异心,他该如何应对?
      第二,项羽没开上帝视角,不可能知道刘邦在日后会成长为他的毕生宿敌。在他眼中,此时刘邦只是众多诸侯中的一个,又不是唯一的竞争者,杀了他根本没有太大意义。就算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不代表刘邦麾下的十万兵马就会凭空消失,大概率萧何、曹参会收拢兵马,据咸阳与项羽拼死一搏,即使项羽不惧,可一直这样没完没了打下去,跟着他入秦分赃的其他诸侯也要不满。
      第三,刘邦是灭秦的第二大功臣,一旦受诛,其他诸侯难免人人自危。他们会想,刘邦有亡秦之功,尚且不能幸免一死,更何况他们?项羽好不容易凭借巨鹿之战,确立了自己在诸侯中的盟主地位,而如今刘邦又没有取死之道,他就听信一个二五仔的话,把刘邦给杀了,岂不是让刚刚安定下来的诸侯再一次离心离德?
      我们看历史,切记要抛弃掉自己的后见之明,尤其是不要用事后去衡量事前,更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视角上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项羽当时的首要目的,是完成他的分封大计。他不杀刘邦,从来不是什么妇人之仁,一个能对降军痛下杀手、动不动就屠城灭国的屠夫,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仁慈?无非就是他觉得,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所付出的代价比得到的利益要高而已。
      在那场千古鸿门宴上,真正的博弈双方,从来不是项羽和刘邦,而是项羽和楚怀王。
      当年,楚怀王趁项梁战死,用宋义架空了项羽,还拉拢了刘邦当自己的同盟,为了取信刘邦,连关中王都给许了出去,所以即使到了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和刘邦在名义上,都还是隶属于义帝旗下的将领。只不过,项羽擅杀宋义,借着巨鹿之战的胜利,将诸侯团结在了自己的身边,完成了对楚怀王的绝地翻盘。
      但直到其他诸侯都因巨鹿之战承认项羽的盟主地位时,楚怀王还有一颗棋子,那就是这个因入关灭秦、尚游离在联军之外的刘邦。
      所以在鸿门宴上,项羽想要的不是杀刘邦,而是想逼迫刘邦抛弃楚怀王,和其他诸侯一样,加入到自己的联军阵营中来。
      而刘邦只身赴宴、伏低做小,就已经传达了“我现在跟您混”的信息,项羽接到这个信号,实际上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然没有必要再对刘邦赶尽杀绝。
      在鸿门宴上,真正的赢家就是项羽,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取代了义帝,确立了自己诸侯霸主的地位,而刘邦和其他诸侯也在事后的分封中,不一而足地捞到了好处。
      唯一的输家,其实是那个远在彭城,并未现身的楚怀王熊心。
      鸿门宴后,项羽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至高时刻,他在戏下主持了联军的坐地分赃,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历来对项羽的分封策略,都颇多诟病,其实这还是史学家们在当事后诸葛亮。因为项羽的分封思路,从来不是恢复六国,让天下重回春秋战国时代,而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把大国拆分成小国,方便自己称霸,甚至逐一征服,达到取秦皇而代之的目的。
      齐国被一拆为三,即齐、济北、胶东,还都是从齐王的部将中提拔为王,却故意漏了个功劳最大的田荣没封,让田荣自己对付三国去,这下齐国再也无力威胁西楚,果然在分封后不久,齐国就爆发了内战。
      赵国被一分为二,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可故意多出来个陈馀不封,本来张耳、陈馀是刎颈之交,可因这件事反目成仇,果真很快就发生了内斗。
      燕国也是切了一刀,给分成了燕国和辽东国,让韩广和臧荼互相制衡。
      韩国地处中原,兵家必争之地,项羽必然要拿捏在手中,所以他开始分封的是韩王成,却没让韩王成上任,而是把他一直软禁在西楚,他一死,立刻转封给亲附自己的韩王昌,进而成功操控韩国。
      魏国更是被项羽勒索,他将魏王豹迁移到河西故地,霸占了魏国的部分土地,直接收归西楚所有。
      最为凶悍的秦国,则被分给了三个秦国的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秦人恨死了这三个卖国贼,他们民心尽失,只能依赖项羽的权威来苟延残喘。
      至于刘邦则被赶到了巴蜀,被三秦牢牢地锁死在汉中之地,任凭刘邦有通天彻地之能,在水浅之地,真龙也难以飞腾。
      再看看项羽给自己封的西楚,真是占尽天下之精华。东制齐地,北扼燕赵,西临三辅,南边的九江、临江、衡山则都交给了自己的三个亲信部将,这三人都是他的心腹。
      项羽在戏下分封十八路诸侯,目的就是让这些诸侯们大小相制、内乱频仍,自己则以霸主之名从中调解,甚至果断出兵征伐。在这一过程中,项羽就可以逐渐清洗掉不听话的诸侯,再慢慢换上自己的亲信,甚至把诸侯的土地直接收归西楚所有,通过这样磨盘式的碾压,项羽进可以统一中国,取秦始皇而代之,实现年轻时的豪言壮语,退可以效仿齐桓公,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以无上权威而驾驭四海八荒,这些无一不体现了项羽过人的战略头脑和他心目中辉煌的政治蓝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3-11期

    • 第2022-03-10期

    • 第2022-03-09期

    • 第2022-03-08期

    • 第2022-03-07期

    • 第2022-03-04期

    • 第2022-03-03期

    • 第2022-03-02期

    • 第2022-03-01期

    • 第2022-0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