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张延赏是很有脾气的人。当然,他也有发脾气的本钱。他饱读诗书,博涉经史,而且很有胆略。建中四年(783年),张延赏出任西川节度使,立足未稳,就被造反的部将赶出了成都。他不动声色,悄然杀了个回马枪,一举将叛乱平定,稳定了唐朝的西南一隅。
功绩和脾气在很多人身上是成正比的。大历十四年(779年),吐蕃和南诏联合向唐朝发动了进攻。当时有“天下第一名将”之称的李晟率神策军入蜀,击败了入侵的贼寇,大获全胜。不过他从四川撤军的时候,悄悄带走了一名叫高洪的营妓。张延赏听说后,勃然大怒,立刻派出部队追上李晟,把高洪带了回来。有人说是因为张延赏也喜欢高洪,才如此争风吃醋,但在这件事上,张延赏发脾气并非纯粹耍混。在唐朝营妓是有编制的,也是正式的国家录用人员,即使你是元帅,要带人走,也得走个调动手续吧,所以张延赏占在了理上,李晟就是再牛也没办法。从此,两个人结下了梁子。
在准备提拔张延赏做宰相时,李晟坚决反对。后来皇上叫对李晟有恩的韩愰从中斡旋,才达到目的。和解过程中,几杯酒落肚,李晟突然站起来对张延赏说:“古人说不打不相识,我们也算有缘分。我听说张大人有个女儿,在此愿替我的儿子求亲。”张延赏本来就是“被和解”,有皇帝的面子关照着,不敢不如此,此时听到李晟竟然登鼻子上脸,要与他结亲,再也按捺不住他的脾气,面色一沉,断然拒绝说:“我女儿还小,请李大人另觅高枝吧!”李晟也来了气,愤然说,我是武夫,有什么旧恶,一杯酒之间也就烟消云散了。你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脾气倒是大得很,冒犯不得呢。虽然表面笑眯眯的,其实心里还是含恨。你不许婚,肯定是因为你心里愤怒未解!张延赏这次发脾气,直接导致后来吐蕃假意求和事件中,二人互相拆台,在双方歃血盟誓,然后载歌载舞庆祝和平的到来时,吐蕃突然撕下友善的面具,图穷而匕首现,发动了突然攻击,唐军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张延赏一病不起,大唐国势日衰。
看来,脾气可以有,但不能乱发,否则后患无穷。也有聪明人,该发脾气就发脾气,效果和张延赏截然相反。
那一年,湖南巡抚官邸来了一个新人。这是一个年纪不小的书生,说话时总是昂首挺胸,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锐气。很多幕僚对这个锋芒毕露的书生没什么好感,于是便有一些欺生的幕僚私下捉弄他,不是让他端茶倒水,就是让他帮着整理杂物,呼来喝去。新来的书生人生地不熟,明知道有人在故意为难自己,也只好强压心头怒火忍了下来。一天早上,幕僚们刚刚来到官邸,就听见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声音是从幕僚们办公的地方传来的,大家连忙加快脚步赶过去看个究竟。
大家来到办公的房子外,都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一个平日里就喜欢欺负人的幕僚正面红耳赤地斜坐在椅子上,一手捂着胸口,一手颤巍巍地指着新来的书生,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新来的书生正冲着椅子上的幕僚厉声喝问,指责他平日里欺负自己。大家一听,才发现这个新来的书生不简单,只见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对方骂得气血上涌,无言以对。众人连忙跑过去劝解,没想到脾气火暴的书生丝毫不给大家面子,把平日里欺负过他的幕僚们骂得狗血喷头。大家口才不如他好,想反驳也插不上嘴,只好羞红着脸扶起椅子上的幕僚,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开始办公。从那以后,幕僚们都知道了这个新来的书生惹不得,只要他不找自己的麻烦就是烧高香了。谁还敢招惹他?于是,官邸上下都知道了书生火暴的脾气,谁见到他都非常客气。偶尔有不识相的,想欺负欺负书生,也会被他以高超的口才训得尴尬异常,再见到他都恨不得绕道走。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巡抚和书生长谈了一次。他惊奇地发现书生头脑清晰,谋略深远,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委以重任。书生也没有辜负巡抚的期望,很快就做出了一番功绩。那时,正是战火纷飞的岁月,书生的才能在战乱中日益凸显出来,不少达官显贵、英雄豪杰都主动来和他交往。书生的朋友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都纷纷向朝廷举荐他。他的才能和声望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重视,于是被破格授予高官。一夜之间,麻雀变成了凤凰。从此,他的仕途越来越顺利,很快就成了封疆大吏。
然而,让人好奇的是,官职越来越大的他,脾气似乎越来越小了。不管对待上级还是下属,他的性格都很温和,让人有种很亲切的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以成为他的朋友为荣。
他的一个老朋友对他这几年脾气的变化非常好奇。他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倾着身子对老朋友说:“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嫉,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当年我一无所有时,就像一粒沙子,难免会有人想踩一脚,如果我没有火暴的脾气,那等不到机会降临,早就被人欺负得奄奄一息;如今,我身居显位,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脾气暴躁,就会给人一种仗势欺人的感觉,难免被人嫉恨。虽然现在不好说什么,将来也会是个麻烦。”他的话刚说完,老朋友感慨地叹了口气,佩服不已地说:“你有这种大胸怀、大智慧,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多年之后,朋友的话终于应验。这个书生位及人臣,而且还以自己高超的智慧和手腕,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晚清一代名臣左宗棠。
古之帝王,自己成了帝王,就要发帝王脾气;没有成为帝王,就忍受别人的帝王脾气。难得的是,自己成了帝王将相,脾气却越来越小,这不是脾气的问题,而是人生的大智慧。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