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直通车

临汾隰县阳头升乡青宿村

村里电稳了 村民的心也稳了

  5月14日,清晨,柔和的阳光照射在沟壑之上,旷远的大山被分成双色,临汾隰县阳头升乡青宿村村民王平迎着朝霞,扛着铮亮的铁锹向自家果园走去。远处,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一条条银线翻沟跨塬伸向天际。
  “叮咚……您有新的消息。”听到淘宝提示音,走在路上的王平赶紧拿出手机。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吗?”
  “现在这个季节还有玉露香梨吗?”
  “有!我们的果子都是在恒温果库中储存的,口感和营养不会打折扣,您放心好了!”
  “太好了,马上下单!”
  看到新收的订单,王平乐呵呵地通知妻子赶紧打包发货。自从在网上开始卖水果后,王平再没有为果子的销路发愁过,仅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12万元。种了几十年地的他哪里能想到,原先最愁的“卖果难”,如今坐在家里,只用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把长在大山里的果子销到山外。如今的王平,手里有存款、家里盖的新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6年以前的青宿村,山多川少、沟多水少,村民们想要摆脱贫穷可不是件容易事。一心想让妻儿过上好日子的王平,在自家10亩土地上种了300多棵玉露香梨树,可是十年九旱的现状让他“望树兴叹”。为此,当地政府打了一口百余米的深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难题。可是,像王平这样地处用水末端的人家,打开水龙头,不是淅淅沥沥就是滴滴答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电压不足导致水泵不能持续提水。
  庄稼不等人啊!心急火燎的王平和村民们一起找到了村委会主任,原来是由于地处偏远,青宿村供电线路改造较为迟缓,加上村民居住地分散,供电半径过长所致。
  就在村民们愁眉苦脸的时候,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找上门来了。时任隰县供电公司城南供电所所长的严军军,当天就带人在青宿村沿线路巡视电网运行情况。路过王平的果园时,严军军主动和王平拉起了家常,王平不免有些抱怨,“白天水泵根本转不了,每次抽水浇地都得排队,还得瞅着半夜大家用电少的时候才能浇。”
  用电“卡脖子”愁在农民身上,急在供电人心中。通过对农业生产的用电负荷进行了解,隰县公司按照“一台区一方案”的原则对老旧设备、线路实施改造,一场电力农网升级改造的变革在这片渴望脱贫致富的热土上打响了。水泥电杆、线材源源不断地运进了大山里,一支10余人的队伍开进了青宿村。由于青宿村沟壑交错,地势陡峭,有的地方车辆无法通行,严军军他们就靠着肩扛、绳拽将电杆和线材运到山沟沟里。很快,新增的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25基12米电杆、1.25公里崭新的线路出现在了青宿村。
  昔日的荒凉之所,因无电而废,因无水而荒。如今银线飞架山下,充足的水源滋润着青宿村的每个角落。
  电足、水足让王平喜出望外。王平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将果园扩大到30亩,种上了1300多棵果树。可是问题又来了,像其他果农一样,王平又面临着丰产却不能丰收的窘境。由于不能及时销售,鲜果一天天腐烂、变质,看着倒进山沟里的果子,王平心疼地直掉眼泪。
  “我们村想建个恒温果库,咱这电力能保证吗?”看到前来宣传电力安全知识的现任供电所所长史晓明,王平和村民们围了过来,得到肯定答复后,王平开心地笑了。
  2021年中秋时节,王平和家人们忙着在果园里采摘、分拣、打包。隰县供电公司城南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也来到青宿村,认真检查了恒温果库用电设备,排查了安全隐患,又到果园细心检查滴管设备。看着“红马甲”们熟悉的身影,王平内心感受到了一份踏实:“幸好电力有保障,咱这恒温果库才能把鲜果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拿起锄头是农民,点击鼠标当老板。果园丰收后,王平巧借互联网实现了从果农到电商的转型,把“吃果子”的和“种果子”的联接起来,把城里人和乡下人联接起来,打通了农产品肠梗阻的“脉络”。
  阳光从树叶的空隙中倾泻而下,王平在果园里快乐地劳作着,修枝、剪枝、疏果……“每天手机一响,我就知道又进钱了。”王平满脸笑意:“电稳了,心就稳了!”

陈爱红 崔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5-13期

  • 第2022-05-12期

  • 第2022-05-11期

  • 第2022-05-10期

  • 第2022-05-09期

  • 第2022-05-06期

  • 第2022-05-05期

  • 第2022-04-29期

  • 第2022-04-28期

  • 第2022-04-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