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做一个不扎堆的闲人

  现在,闲人好像越来越多,扎堆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公园里,从来都不缺人,某个角落稍微出现一点动静,瞬间就会有人群聚集。超市搞活动免费送鸡蛋,一大早就赶来排队的人络绎不绝。鸡蛋都送完了,还有不少人不愿离开,追着店员问,下次活动的时间。就连道路上发生车辆刮擦这种轻微的交通事故,也很快就会有人前来围观。
  闲人多了,说明生活无忧。但闲人扎堆现象,实不可取,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不扎堆的闲人呢?
  做一个不扎堆的闲人,不能学陶渊明,他年仅四十就归隐田园,从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直至终老。虽被称作古代第一闲人,但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嫌。也不可学李白,李白一生只做过几年的官,大部分时间在游山玩水,交朋结友,看上去是忙中最闲的人,闲中最忙的人,其实他的行为,颇有“跑官”之嫌。
  做一个不扎堆的闲人,应该学学清朝的张潮。他的日常是“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他的为人是“贤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见。惟居士开门延客……贫乏者多资之以往,或囊匮则宛转以济”。正因为如此,在康熙中后期,人称其“著作等身,名走四海,虽黔、滇、粤、蜀,僻处荒徼之地,皆知江南有心斋居士矣”。
  胡适先生也曾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要考察三件事……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胡适先生在闲暇的时候,“从来不在人背后说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哪怕面对公然的诋毁讥讽,也夷然处之,不予理会。但他又绝不冷漠自恋,只要“人有一善,胡先生辄津津乐道”。
  做一个不扎堆的闲人,看上去很难,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你能否闭眼识四季,胸中纳乾坤。

□王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5-16期

  • 第2022-05-13期

  • 第2022-05-12期

  • 第2022-05-11期

  • 第2022-05-10期

  • 第2022-05-09期

  • 第2022-05-06期

  • 第2022-05-05期

  • 第2022-04-29期

  • 第2022-04-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