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一个撕心裂肺的日子,这一天,犹如晴天霹雳一样,母亲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她的生命旅程定格在了56岁。
母亲郭秀珍是大同许堡乡养老洼村人,1953年与父亲喜结连理,婚后育有我们兄弟姊妹六个。作为普通家庭妇女,母亲一直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但她是我们儿女生命中的一座灯塔,是她燃烧生命照亮了全家人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她那56年的人生历程就像浓郁醇厚的陈年老酒,弥足珍贵,回味悠长……
母亲非常优秀,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在那个时代也是出类拔萃的。她写得一手好字,经常手把手教我们握笔和下笔,她还教我们写作文、算算术、学文化。无论家里多困难,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子女购买笔墨纸砚、学习用具,每当看到我们在班里取得好成绩时,她就乐开了花。
母亲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无人不夸。她热爱生活、干净利索,厨房手艺也不差,虽是粗茶淡饭,但做得美味可口、香气扑鼻,尤其是那大烩菜、调凉粉、搁锅面、疙瘩汤,都非常地道。
母亲心地善良,有一副好心肠,就在那连自己也填不饱肚子的困难时期,也从未把乞讨者拒之门外,总是笑呵呵地给乞讨者端上一碗热乎乎的饭菜,还要给上几个零钱。
母亲有一颗宽容的心,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她极少发火,从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怎么调皮不听话,她总是耐心地讲道理。无论与谁家孩子争吵打架,不论谁的理长理短,母亲首先教训我们,并给对方赔不是。无论我们捡到什么东西,即使一块橡皮,她也要求物归原主。
母亲平易近人,团结邻里,孝敬父母公婆。在记忆里,到我家里串门的中年妇女总是围坐着一炕,拿着针线活,边唠嗑边互相帮忙缝衣裳。母亲常说“孝敬父母天降福”,她对父母、公婆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多少年来,我们家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姑嫂之间都亲密无间,从未有一句闲话。我的父母更是一生恩爱、相敬如宾、互相体谅,多次获得“五好家庭”的荣誉称号。
母亲还有一颗难能可贵的平常心,不攀比、不计较、不埋怨、不抱怨,再苦再累也不说,委屈再多也咽下。她一生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没穿过一件好衣裳,女儿给她买的一件羊毛衫,她一直放在衣柜里,始终舍不得穿一下。现在每每想起她在住院期间穿的那件满是窟窿的背心,我就泪如雨下。她心里想的都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像天下所有慈母一样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是她在煤油灯下,用多少个不眠之夜为我们缝衣做鞋、洗衣做饭;是她把好吃的全让给我们,自己却经常吃剩汤冷饭;是她怕我们冷又怕我们热,一生操劳牵挂,即使身体不舒服,也要忍着为我们看护儿孙,尽心尽力。她一生从不给家里任何人添麻烦,心里想的只是奉献。
母亲不畏困苦,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她一生饱经风霜,再加上过度劳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父亲在外忙于工作,我们兄弟姊妹又多,家庭的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人肩上,可她还是那样地执着和顽强。我记得,在许堡,我们全家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窑洞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可母亲面对困境,乐观自信。她教育我们吃住可以穷,但心不能穷、志不能短,鼓舞我们坚强,并给我们力量。是她在那艰苦的岁月,强挺着身子,以坚强的毅力,不顾病痛的折磨,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姊妹拉扯大。那时我还年轻,经常抱怨母亲有病不吃药,现在才知道,那是母亲舍不得花钱啊,她要攒钱交学费、为儿女们成家呀!
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按理说,儿女都已上班,成家立业,挣上钱了,该是母亲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您一天福没享就走了,让儿女们有太多太多的愧疚与自责。想要跟我敬爱的母亲诉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但万般伤痛又似无语凝噎,只盼母亲您能听到我们的心声。也请您放心,我们会好好生活,孝敬父亲,努力工作,牢记您的谆谆教诲,传承家风,做无愧于您的好儿女。
□牛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