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小区里去上学的孩子,我就会想起46年前三哥带我第一次上学的经历。
那是1975年9月的一个上午,太阳朗朗地照着我家的土屋和禾场,到处通明透亮,天气也并不太炎热。我正在屋内墙角玩耍,土气盈溢满室,我感觉安好。这时,我的母亲,一个35岁的农家妇女,从外面进来。走向我,对我说:8岁了,该上学了,今天随三哥去报名吧。早听说学校老师严厉,想到自己恐怕被罚站,况且又要离开家人,我很是不情愿。然而上学是每个孩子违拗不了的,我终是答应了。
于是,便跟着三哥上学去。
那时的小学,没有座椅,须学生自带,母亲便选定家中的条凳,让我扛着去上学。气力不够的时候,三哥会替我扛。我们小兄弟从高树环合的湾子走出来,向东走,走过门前大堰的北头,走上那块旁边是高台的长方形小田的田埂。田埂上长满野花野草,我有些酸累,将条凳从肩上卸下、歇息,三哥停步相伴。
然后,就是长长的、难走的田畈草埂,一个条凳我们两人一人搬一头,磕磕绊绊,艰难向前。就这样,两个稚小的孩子,一个8岁,一个11岁,走走停停,终将沉重的条凳搬到了离家七八里开外的小学了。然后三哥带我报名,我便安坐在最北头那间狭小的、墙壁上有稻草吊坠土块的教室里,成为一年级新生。
那所小学,位于故乡村子腹地的高冈中央,是一排南北延伸的土房,共六间教室。教室前的操场边和教室后的阳沟上方,栽植有外国槐、白杨树。每年四五月份,槐树花开雪白,团团簇簇。土房的前面,隔了操场,坐落着高大的村部屋。村部屋后,有大片的斜坡草坪,茵草密布,如绿色的地毯。从八岁到十三岁,我就在那样质朴清新的学舍度过了五年快乐难忘的小学时光。
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如今,我和三哥都已年过半百,各在东西。有一年春节,三哥来我家做客,与他谈及此事,他兴味盎然。和他聊谈过去的时候,我也仿佛回到昔日那父母年轻、兄弟姐妹互助学习的温馨时光了。
□李甫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