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爷爷是我们医院的一块宝儿,今年90岁,从医六十多年,我们每次在医院见到穿着白衣的老人家,都要尊敬的叫他一声“冯爷爷”。冯爷爷个儿不高,满头银发,1961年医科大毕业来到医院,一干就是一辈子。冯爷爷特别爱唠叨,但心地善良,一切都以工作为重,用他所在科科主任的话说,科里有冯爷爷在,就觉得特别心安。
冯爷爷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就在科里,当年轻医生们七点半到医院的时候,他已经把重症监护室里的危重患者看完了。我问过他老人家怎么来这么早?他说年轻人觉多,就让他们多睡一会儿。现在医生管得病人多,每天太忙了,我这老家伙不用上手术,就多看看病人,给他们把把关。
冯爷爷对工作很上心,并且眼里不揉沙子,有什么问题都会直接提出来,这让有些年轻医生对他意见很大,但冯爷爷还是该说啥说啥,不给他们留面子。有一次一个刚入科的医生不懂轻重,说跟冯爷爷说:“你以为你是谁,你又不是主任?”这话正好让科主任听到,科主任把年轻医生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说你年轻医生懂不懂尊老爱幼,不用说我是冯主任的学生,就是我师父的师父,也是冯主任手把手教出来的,咱们山西省神经外科的医生,80%都是冯主任的徒子徒孙。一番话把小医生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冯爷爷现在已经不上手术了,最常做的就三件事情,一是观察病人,二是看病历,三是看手术。有一次,一位医生给患者做完手术,患者苏醒后对医生和冯爷爷特别热情,又是感谢,又是握手。第二天冯爷爷去查房的时候,不管他问什么,患者都是很木然的“嗯嗯,啊啊”,没有了昨日的热情。冯爷爷和医生说,赶紧上床旁CT,患者情况不对。医生说看起来患者意识没问题,就是没昨天热情,说自己还有一台手术,手术完再说吧。可冯爷爷说不行,你一台手术三四个小时,到时候就来不及了。医生拗不过爷爷,安排了CT,结果发现患者已经出现了术后颅内大量出血,赶紧又安排了急诊手术。
冯爷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严师出高徒”。有一次他查病历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医生把既往病史写成现病史,现病史写成了既往病史,这对医生来说是致命的错误。冯爷爷拿起病历直接就甩飞出去,病历撒了一地,年轻医生就一张一张捡起来,整理好给了他;他再甩飞出去,医生就再捡起来整理好给了他,如此再三。最后年轻医生因为不停地捡病历,在大冬天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往地上掉。因为这件事,这位年轻医生在全科做了检讨,还被停了半年手术,专心致志写了半年病历,冯爷爷才放过他。现在这个医生也已经年过半百,后来读了博,当了科主任,每次说起此事都对冯爷爷感激不尽,说要是当年冯主任没有扔他写的病历,估计自己现在早就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庸医了。
冯爷爷看手术也很认真。有一次他看年轻医生做手术,看到医生把一根线搭在污染区,冯爷爷让其他手术室还没有开手术的医生过来参观这根线,让这个年轻医生臊得无地自容。冯爷爷给他们讲,作为医生就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别看一根线,一旦缝合上去,伤口大概率感染,还得再做一次手术,病人受罪且不说,要是发生颅内感染,能不能救回来还两说。作为医生,患者把病交到我们手里,我们要认真对待患者的信任。
我们医院的神经外科在像冯爷爷这样几代医生的整治下,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冯爷爷也越来越爱唠叨,大事儿小事儿都要唠叨,年轻人们越来越受不了他的唠叨。直到去年冬天,爷爷因为肺炎住了院,休息了三个月。每天早晨当医生们七点半来了科里,看到监护室里没有了那个瘦小倔强的身影时;当医生们每天写完病历不由自主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时;当手术室里背后少了一双眼睛盯着他们时……他们说,那个时候才知道,如果真的失去这个“老头儿”,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王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