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直通车

村干部化身文物讲解员 “土味儿”解说受欢迎

  •   山西晚报讯(记者 郭斌 通讯员 李世乐)“大家看到的这几个佛像,看上去比例大小不一样、技术工艺不高级,那是因为这些佛像还没有完工就被覆盖藏起来了,并不是工匠雕刻水平低的原因……”近日,灵丘县独峪乡曲回寺村党支部书记钟六君操着一口方言向来自河北省的游客讲解村中石像冢博物馆的文物,游客听着“土味儿”讲解词,不时点头赞许。
      曲回寺石像冢建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据史志记载原有石像冢60座,每座冢中都安置着十尊左右的佛、菩萨、金刚、供养人等雕像。目前发掘出的石像最大的高1.2米,虽面目已经风化模糊,但衣带清晰可辨。曲回寺石像冢是中外佛教史上的空前发现,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形制独特,对研究中国的佛教史、美学史、雕塑史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国务院将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揭牌并对外开放。
      今年,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体验,在没有专业讲解员的情况下,曲回寺村让村干部化身义务文物讲解员。游客在观看全息投影、沙盘、实物的同时,通过村干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强化了对历史的理解。
      “赏千年风韵,品历史文化。今年,石像冢博物馆成了众多游客的打卡地,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我们村干部通过培训学习历史,再融入村子的历史发展情况的介绍,讲解深受游客的好评!”钟六君如是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05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9-01期

    • 第2022-08-31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9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5期

    • 第2022-08-24期

    • 第2022-08-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