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书写帮我打败焦虑

  前段时间,我因工作压力大而陷入焦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不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健康也出了问题。
  一位学医的朋友建议我,业余时间可以做点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不要总是想着工作。我想了想,以前就喜欢书法,后来因为工作岗位变动,忙了许多,这项爱好就被自己搁置了。现在重拾起来,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于是,我利用周末的时间,翻箱倒柜找齐了笔墨纸砚,打开尘封的字帖,选了一本文徵明的小楷《落花诗册》开始临习。磨墨、铺纸,像小时候初学书法那样,认认真真读帖,一笔一画地临摹,竭力模仿原帖的险劲挺拔。毕竟久不练习,待写完一张四尺对开的纸,竟出了一身薄汗。许是因为白天写得吃力,那天晚上,睡得香甜许多。
  从那以后,每天工作完后,无论多晚,我都会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临帖书写。一个多月下来,行笔由滞涩生硬变得流畅洒脱。后来,在不断地抄写中,那帖中的几首落花诗也不知不觉背下来了。于是,我开始尝试脱离字帖,按照自己记忆中的内容,恣意地书写。心中不快尽数倾泻于毫端,我沉浸在书写中,不再被焦虑支配情绪。
  有时出门在外,条件所限,不方便使用毛笔,我就会用钢笔书写。有时抄写古诗,有时抄写书上或网上读到的佳句,有时整篇整篇抄写美文。这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每学期语文老师总会让我们准备一个专门的抄写本,用来积累学到的好词佳句。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地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们还是不情不愿,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现在想来,那时我们班语文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大概正是由于这些在抄写上下的功夫,涓涓细流汇成小河,语感好了,作文写起来才不费力。
  在抄写的基础上,我也偶尔会有感而发,想要写点什么。有一次抄写陈忠实《俯仰关中》的片段,我想起家乡风物,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尝试投稿后,没几天就发表在报纸上,让我无比欣喜。遇到难题时,我也不再让它们在我脑海里纠缠翻腾,而是把它们写下来。在书写中,情绪得到了宣泄,也能更加条理清晰地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沉溺在烦恼中。
  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教授的实验研究证明:书写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情绪和健康状况。他发现,书写烦心事的情绪和想法不仅有益于心理健康,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让人少生病。
  在这样一个缺乏耐心的年代,人往往变得浮躁,生活中的压力让人坐不住,心绪难宁。而书写,便是让心神安定的好办法。书写帮我打败了焦虑,在书写中,我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屈梦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26期

  • 第2022-09-23期

  • 第2022-09-22期

  • 第2022-09-21期

  • 第2022-09-20期

  • 第2022-09-19期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15期

  • 第2022-09-14期

  • 第2022-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