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往事

我出版了一本数学教辅书籍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版了一本中小学教师学生指导书——《数学应用题解法》。至今已三十多年了,还有人依然把它作为中考辅导资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1982年,全国开展职工“双补”(补习文化、补习技术)活动。当时,我在晋东南山沟里的一个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厂领导获悉我曾是中学数学教师,便让我带“厂职工双补班”的数学课。在教学中我发现,他们最发愁解应用题,与学生发愁解应用题一样。这是初中阶段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我心中萌发了一种强烈的写书欲望。于是,我写了一章样稿,先在课堂上试讲,效果很好,然后附说明寄到全国总工会。翌年,工人出版社来函说,样稿中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对比多种方法解题,能开阔思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出版社的意见是:一、书稿须有特色,且选题要精、质量要高;二、尽快完成全部书稿;三、审完全稿后,才能决定是否列入出版计划。我一口气读完出版社的来函,心情激荡,热血沸腾,立即投入编写书稿的“战斗”中。1984年5月,全部书稿完成。大约过了半年,出版社回信说,职工“双补”接近尾声,经研究,书稿不采用,退回,请查收。我读了出版社的回信,犹如三九天头上浇了一瓢冷水,坐在地上欲哭无泪……这时候,厂长劝我:“小马,像你这样有水平,但没名气、也没关系的年轻人,稿子写得再好,编辑也不看。甭创作啦,一心一意搞技术吧。”可我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干成功,即使撞上南墙,也绝不回头。
  1985年春节一过,我就打开被退回的书稿,根据当时教学大纲,将读者对象变为中小学生及其任课教师。选题、解题紧贴教材,开始全面修改。常言道,得病乱求医。我带着修改后的书稿,利用出差机会,先后去山西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五个出版单位登门求教。同时,将书稿分别寄往上海、黑龙江、重庆等多家出版社征求意见。
  我清楚地记得:1987年11月10日上午快下班时,邮递员送来重庆出版社告知书稿出版的挂号信,我高兴得蹦了起来,买了三斤瓜子请客,写信告诉亲朋好友。后来,把出版的书送给我的老师、同学、同事们作纪念。
  这本书问世,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写了我的人生。1988年,我从山沟走进省城。1991年,我从军工企业调入政府机关。

马中命(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27期

  • 第2022-09-26期

  • 第2022-09-23期

  • 第2022-09-22期

  • 第2022-09-21期

  • 第2022-09-20期

  • 第2022-09-19期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15期

  • 第2022-09-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