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秋天的味道

  一年四季中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独特的风韵和味道,令人咀嚼不己,回味无穷。
  秋天的味道从打核桃开始蔓延。“汾州核挑”以皮薄,肉厚,仁白,味香闻名遐迩。一到“白露”时节,一场采摘核桃的盛宴便上演了。尤其盛产核桃的几个边远乡镇,人们把打核桃视同为春节团聚、清明祭祖。不但外出的儿女要回来帮忙,连亲戚朋友也要倾情助力,实在没劳力,才会以雇工的形式抢收抢打。
  许多人家一年的收入皆赖于此,有的地方还举办“开竿节”以示重视。艳阳下,密林中,山坳上,青壮年举一根长长的竹竿,先立于平地,就近将树枝上的核桃一一打尽,再灵巧地爬上树杈的高处,倚靠着粗壮的树干,挥动双臂,瞄准树枝树梢各个角落的核桃一个不留地打落下来。青皮滚圆的核桃倾泻而下,有的落在斜坡,有的扎进松土,有的滚进灌木丛,捡拾的人都是火眼金晴,一颗不留。
  打核桃的时候,午饭也在地头吃,家家都抓紧时间忙抢收。从日出东方鱼肚白,到日薄西山晚霞红,核桃林整天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这样紧张的场面会一直持续半月之久。
  近年来,家乡人改良核桃品种,不但早熟,而且品质更优。比往常足足早上半个多月的“青皮核桃”,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人们还通过物流快递,将“青皮核桃”发往全国各地。
  一日,与朋友采摘核桃,用袋子拎回五十多斤,放置阳台上晾晒几日,待青皮松动,戴手套去皮,露出一个个沾着青丝透着香气的核桃,再用特制的夹子,去掉核桃皮,一个完整饱满、淡黄色的核挑仁便出来了。这时还不能吃,要轻轻掰开核桃仁,取走分心木,撕掉那层淡黄色的薄衣,露出奶白色的核桃仁,才算大功告成。费了这番功夫后,嫩滑的核桃仁带来鲜脆、清甜的口感,还有一点微微的脂香。
  每到这个时节,故乡的酒楼饭庄必有鲜核桃仁这道菜品,无需任何佐料,自然本味便令人垂涎。核桃是家乡至味,除了鲜吃,还能炒着吃,焙着吃,做成饼,榨成汁,还有人会包成饺子,如今还增加了琥珀味、红枣味、椒盐味的核桃仁,花样繁多,别有风味。由此也催生了许多核桃加工企业。
  记忆中的另一种味道是甘甜的红薯,在“没有粮瓜菜代”的年代,红薯以其产量高,耐饥饱的特点,养活了很多人,一直被家乡人视为救命之物而持续耕种。
  据科学研究,红薯含有的纤维素能阻止肠道过多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还能促进体内的胆固醇分解,有助于脂质的新陈代谢,预防高脂血症。
  小时候,母亲常常蒸一大笼红薯作为我们早餐的主食,晚餐则是将蒸熟的红薯焙制在灶火上的砂鏊上,通体焙得金黄,以至汁液外溢,呈拉丝状。放学归来,正饥肠辘辘,连吞带啃几根焙红薯,很快就感觉饱了。天天如比,顿顿如此,也无厌倦。那时我们几兄弟睡一条土炕,己经很拥挤了,但炕的一边还必须让出一块“领地”,用来堆放红薯,作为全家一冬的主食。因为红薯怕冷,一经受冻就会变质变烂,母亲总是找来几个纸箱子,小心翼翼地把红薯一根根装进去,码放整齐,堆得如同一座小山包。随着那小山似的红薯,一天天塌陷下去,严冬也就逐渐远去了。
  小小的我们就这样在秋天味道的滋养中,一天天长大,再另立门户。母亲也在操劳中慢慢老去,直到一个冬天远我们而去。
  秋天的味道带着丰收的喜悦而来,而思念也随之盈满于怀。

  □雷国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3期

  • 第2022-10-22期

  • 第2022-10-21期

  • 第2022-10-20期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