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夜读

从南昌路出发,探寻上海历史,读懂上海文化,《南昌路上》节选——

南昌路的独一无二

  •   《南昌路上》黄向辉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南昌路,每一扇门里都有故事,每一座小楼都有传奇,每一条弄堂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秘密。作者用独有的敏感,抓住南昌路的海派气质,让我们在时代的宏大记忆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厘清南昌路的文化沉淀和发展肌理,看清上海一百余年的流动与变迁。
      临近九月的一个大晴天,正午时分,虽立秋已过,暑气却丝毫不曾消减。好不容易等来放行的绿灯,赶紧阳伞高擎,三步并作两步,跨过大日头曝晒的十字街头。绕过街角,眼前猛然一暗,凉爽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子钻进了幽谷深涧。
      收起阳伞,放缓脚步,抬眼望见蓝色路牌上清晰錾刻的“南昌路”。
      南昌路,南昌路,响当当的南昌路。
      举头向天,一片浓稠得化不开的绿荫翠叠,身旁则是一幢幢见证了无数刀光剑影、风花雪月的小洋楼;低下头俯视一块块严丝合缝的彩色地砖,多少高人志士,更有无数大亨名媛从上面走进走出;回望自己方才来时的路,短短的一小截,闹中取静,恍若隔世;再转身放眼前方,识趣的蝉鸣戛然而止。不远处南昌路的尽头,阳光灿烂,夹杂着刻意克制的喧嚣,却也声声入耳。
      迎面一对儿年轻的恋人,手牵着手款款走来。女孩子那条鲜艳欲滴的红色长裙格外醒目,喇叭花般的裙摆随着步幅左右摇曳,前后飘荡。他俩叽叽喳喳,吵吵嚷嚷,说着梧桐树,聊着小洋楼,抚摸着零落的红砖墙,时不时驻足,旁若无人般地这里指指,那里戳戳,搔个首,弄个姿,留下一张张倩影。
      红裙子身上过于浓烈的香水味道,似乎与正午的骄阳不甚协调,却正匹配年轻的脉动与不羁的青春。香气无拘无束,一阵阵涌入自己可爱的蒜头塌鼻子,但愿不会导致过敏症状的发作。说曹操,曹操到,鼻子一酸,说时迟那时快,昂首扬脖,轻舒猿臂,旋即一个清脆响亮的喷嚏喷薄而出,酸爽过后,稍息睁眼,那对儿年轻的恋人已经笑谑着,打闹着一蹦一跳跑开了。
      自己也曾年轻过,年少又轻狂,年轻真的好,大红与大绿,落落又大方。
      漂亮的红裙子消失在街头巷陌,他们如同一对快乐的蝴蝶,飞来又飞去,可我的脑海中却闪现出前不久无意间看见的一句话:一对儿蝴蝶可怜虫。不晓得出处,不晓得寓意,也不晓得下一句,只是觉得挺有趣,却很难领会参透。看似无来由的飞来飞去,毫无目的的忽高忽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己非蝶,安知蝶之乐?
      如此这般悠闲地信步南昌路上,从这边飞进来,从那头飞出去,顾盼少许,留恋少许,再独自品咂和回味少许,的的确确是老味道,随处都漫漶着丝丝不一样的老味道。
      身边的红裙子消失了,眼睛里的红裙子消失了,但是,就在这条短短的南昌路上,曾经隐秘不露而又生机勃发的那一抹亮红却不会轻易褪色消失,因为这一抹亮红百转千回,沧桑百年,早已融进了小洋楼的明窗净几,融进了梧桐树的粗枝大叶,融进了路边院墙的一砖一瓦和锈蚀斑斑的铸铁栏杆。这一抹亮红就是这里的泥土,就是这里的气韵,就是这里的点点滴滴和波谲云诡,就是这里的风云际会和物是人非,这才是南昌路,这,正是南昌路。
      一条路,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一块天蓝色路牌清晰錾刻着的南昌路。
      一抹亮红,一抹亮堂堂的红,真真切切彰显着南昌路的独一无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