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青藏高原冬月暖

  青藏高原的冬天来的早,去的迟,一年之中有一半以上时间是霜冻期。寒冬腊月是最冷的时候,地下要冻近两米深。冬天户外活动几乎停止,而室内的大烤箱被大块煤烧得发红发烫,还有那暖暖的大泥炕(火炕)、厚厚的棉门帘和双层玻璃的窗子将严寒挡在外面,房间里是很温暖的。
  高原冬天的雪,似乎落下来就再不会消融,哪怕雪过天晴,太阳在深邃亮蓝的天空肆意挥洒耀眼光芒,寒冷却依然深入骨髓考验着一切生命的存在。
  每年八月十五过后不久,就会迎来断断续续的雪花飞舞的日子,村庄与田地被雪覆盖,一片白茫茫。这样的景象要持续到开春以后的二三月。而一场雪一场雪积压在一起,阳光下不再雪白,却是泛着青土色,与被扫干净积雪的低矮土房融为一体。从炉筒子里冒出缕缕煤烟时,才能依稀辨别出与田地一体的高低不平的雪中人家的土房子来。而村庄就会在视线适应一片萧条苍茫中清晰起来。
  到了腊月,村子里的人就开始忙碌活跃。小时候在老家过腊八,母亲总是一大早熬腊八粥给我们喝。而高原腊八这天,大家却是一改睡懒觉习惯,争着早起,穿着厚实的棉衣去河道凿腊八冰。俗语“吃了腊八冰,一年四季不得病”,让生活在这个少数民族杂居的高原的人们对腊八冰有着深深的敬畏膜拜,传说腊八那天的冰吉祥神奇,是上苍馈赠给人类的神圣礼物。
  大清早去冻得结实的河道凿冰是男人们的活计,挑干净的上游冰凿开,装满一桶后提回家。那晶莹剔透的天然冰块,人工是冻不出来的。挑大块的在粮仓菜窖牛羊圈里献供后,小块的装盘,分给大家吃。围着炉火,嘴里嚼着嘎巴脆的冰块,一股股透心凉让人从头到脚清爽舒服。说起来也奇怪,在数九寒天里腊八冰吃下去竟然也不会拉肚子。
  腊八过后,村子每家每户就逐渐开始了宰杀年猪。年猪是早早准备好的,宰杀的年猪越大越有面子,说明这家日子过得红火。谁家要是不宰杀年猪或没有长大的猪可宰杀,会被人耻笑和看不起。每家宰杀的年猪不管大小都不会卖,除过年招待亲戚朋友外,余下的会一直挂着或放在麦仓里储存,慢慢吃到来年端午前后。
  宰杀年猪那天会邀请本家弟兄和邻里帮忙,院子里一大早就会吵吵嚷嚷,人出人进地开始忙碌。女人们拿了最先清洗干净的新鲜肉早早下锅。等男人们将整头猪收拾干净剁成肉块,归啰好,清理干净宰杀现场,女人们已熬好奶茶,煮好一大锅肉,邀请大伙围坐炉火旁开吃。大家一边喝着青稞酒和奶茶,一边啃着大块手抓肉,兴高采烈。划拳吆喝嬉闹声传出好远,让寒冬变得暖融融。
  腊月接下来的日子,是准备过年走亲访友以及招待亲友的礼物,这是女人们的活计。她们会在各自的院子用麦草在那种铁制的小焜锅里做焜锅(一种馍)。将红曲、姜黄和香豆一层一层卷入发好的面团里,揉成小圆柱。放入铁制的小巧而厚重的焜锅里,然后放在早就支起的一排铁架上,上下都围上干麦草点燃慢慢烘烤。通常会一次放五六个那样的小焜锅。一边干着家务一边不时添着麦草,掌握着时间火候。半个多小时后用铁钩拉出焜锅,打开盖,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泽艳丽、异香扑鼻的焜锅就呈现眼前。这种特制的焜锅是过年走亲访友时最好的礼品。几乎每家都会做,大小色泽不一,很考验女主人的厨艺。
  而油炸撒子,却是需要几个人配合来完成。首先用热水化开盐和面,将面团反复搋揉,切成小块,分别揉成小面团备用;锅中放油,烧至八成热,取面团一块,压成圆饼,从中捅一洞,先拉长,搓成筷子粗细的圆长条,盘数层拉细,将长筷子穿入挂好撑开,一端入油稍炸,起小泡后提出;将另一端如法炸制。再将中段入油,手持筷子来回摆动,稍炸,再全部入油,把两根筷子错开合起来,抽出筷子,用筷子拢住,使其不分开。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摆置大圆盘中,围摆成高高的多层圆柱形。油温火候还有面团的柔韧都很关键,往往要好几个女人一起忙碌一整天,炸出几大箱撒子来。如金丝套环般黄金灿灿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过年用来招待亲友是最好的食物。
  高原人的寒冬腊月是忙碌而充实的,户外虽然天寒地冻,而室内总是暖和温馨。这不仅仅因为炉火和美食,还有朴实醇厚的民风,它让青藏高原的冬天不再凛冽难熬,而是异常欢乐温暖,充满希望。

□贾炳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