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艺文

细说从前——一个80后的这些年

不传之秘

  三舅是个练家子,半辈子日日苦练,有真功夫那种。年近花甲的人了,弯弯胳膊,肌肉一涌,好像两个小山包。小时候我就对他的武艺特别好奇,总想着能教我一招半式。然而央求了多次,他总是笑笑说:“读书考学才是正行,学它干啥呢?”
  也对,不是说功夫不好,毕竟没用啊。看看三舅,年轻的时候当工人,功夫用不上;中年下岗,修车送货四处谋生,还是用不上。三十多年后我跟他聊起这些,忽地颇有感慨:“您说您从小练武也好,我从小读书也好,到底有啥用?上了十几年班,学的好多东西根本用不上呢。”老头子抿了口酒道:“啥叫‘用’,你想咋用,为啥非得让你当下就感觉有用?”一连串的问句,听着倒是颇有机锋。而身为一个正牌文科生,我不愿意跟这老汉打口头官司,便岔开了话题:“嘿嘿,当年不教我,现在我儿子五岁了,您也有了空闲,教教他怎么样?别说什么没用啊--现在好多孩子都报课呢。可那些一看就是花拳秀腿,哪比得上您老这童子功?”明知道我是恭维,三舅却也受之安然。“我这从小拳不离手,说起来也算略有心得吧。不过你可知道,我当初学功夫是为什么,又为啥从来不教别人功夫?”这个他倒是没提过,我赶紧又斟了一杯酒,以壮老人家的谈兴。
  “三舅有残疾你知道吧?”一句话就问得尴尬。我当然知道,他先天脊柱畸形,背上鼓起一个大疙瘩,我原来不懂事还叫他“骆驼”来着。他倒不在乎:“当年也是四五岁,我爹就把我送到了师傅家,专门请人家教我拳,可能是怕我受人欺负吧。”我打断道:“姥爷自己不就会功夫么,怎么不亲自教呢?”三舅笑着摇摇头:“你可记住了,自家的孩子自己是教不了的。师傅下不了那个狠心,孩子就学不着真东西。古人讲易子而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易子而教?这话精辟。我钦佩地看着他,那由学历而生的轻慢之心也收敛了起来。
  “起初学的是‘蹲猴猴’,学了三年才开始教基本的功架,又学了几年才开始教步法器械。”说到兴头上,老人借着酒意站了起来。“倏”地浑身一收,扎了个怪异的桩。“含胸拔背、松腰裹胯,咱们这是内家拳,蹲的是猴形。”接着屈腿迈步,鸡腿龙身、其势如虎:“这是搬丹田,也是拳法的基本功。”最后一个收势:“普通人强身健体,练练这个也就够啦。”我又问:“还有拳法步法呢?”他依旧将身一蹲,双拳食指关节突出,出手时脚下无声而两臂带风,转眼已经在客厅里趟了一个来回。“行啦行啦,看看就得了,可别想着学。一旦学了就难免好勇斗狠,真给人打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故意激他:“现在都说传统武术根本就不能打,那么多闪电五连鞭啥的,都把名声败坏了。”谁知三舅根本就不为所动:“能不能打自己清楚,也分跟谁打不是?至于你说的那些人,学了个三脚猫的把式就到处招摇,都是些江湖骗子罢了。”“那到底能不能打?”我追问着。老人又抿口酒,悠悠一叹:“这就要说起我为啥不教拳的事儿了。年轻的时候在厂里,几个后生知道我会功夫,天天缠着想学。我也是虚荣心作怪,被捧得上了头,就随便传了人家一手。谁曾想没几天其中一个小子就伤了人,一记凤眼拳正打到人家胸椎下头,对方当场就吐了白沫。可这家伙不思悔改,还跟我吹呢。李师傅你教的那个‘大挑’真厉害,再教我两招呗。我就告诉他,厉害是吧,厉害你就慢慢用吧。打输了进医院,打赢了进法院,图啥呢?”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倒是他从没提过的。我唏嘘道:“难怪说学艺先学德,看来还真是不能乱传呢。”三舅道:“就是啊。我是越练越不敢用,可这帮生瓜蛋子啊,学个半吊子就想着‘用一用’,不就出乱子了。”我说:“只是可惜了。”老人一笑:“不可惜。这多少年来,累得站不稳的时候、难得扛不住的时候,自己蹲一会桩,就又觉得精神百倍了。要说用处,这不算用处?”我连连点头称是,他满面红光地继续道:“前两天通知我说社保交够了,从六十岁开始还能按月领退休金?嘿嘿,到时候咱也公园里转转,跟老哥们儿打几趟拳,美得很!”
  三舅说好多东西学来看着没用,其实安身立命都用得上。三舅说他才听了一句话,叫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三舅说生活就是生活,别想着这个那个。至于功夫?嘿嘿,不传,不传!

在水七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09期

  • 第2023-01-06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3-01-04期

  • 第2023-01-03期

  • 第2022-12-30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8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