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上新搬进来一个老外,听物业的人说是从巴西来的,在附近开发区的一家大型摩配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虽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但我对老外一向避而远之,上下楼遇见了也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一笑而过,并不想有过深的接触和交往。
老外邻居倒是一个“自来熟”,常常骑着一辆山地车在小区外锻炼,遇见了人,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都一概主动跟人打招呼——“嗨!”
虽就一个字,但态度和善,以至于让小区里的人都觉得这老外“人还不错”。
可是不久,这个老外邻居就开始让我和左邻右舍们感到头疼了。
老外邻居喜欢热闹,每个周末晚上都要召集一群朋友在家里开party,不仅把音乐开得震天响,还大声唱歌、跳舞,并时不时地尖叫一声。
别的邻居们倒还可以忍受,但我的老父亲忍受不了——父亲患有心脏病,此起彼伏的歌声、脚步声和尖叫声,让父亲脆弱的心脏吃不消。
看到父亲被折磨得很痛苦,我这当儿子的心里比父亲还痛苦。又一个周末晚上,老外邻居又呼朋唤友在家里开聚会,我终于忍无可忍,腾腾腾地跑上楼去,毫不客气的,啪啪啪地拍打着老外的房门。
老外邻居打开房门,一脸的惊惧和问号。我又是比划,又是大喊“sleep!(睡觉)sleep!(睡觉)”。望着一脸愤怒的我,老外邻居搔着脑壳一头雾水,一会点头一会摇头,根本搞不清我到底在说什么。
哎,双方语言不通,什么事情也说不清。
我知道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可我周围的朋友没人懂葡萄牙语。但我转念一想,老外邻居既然能到国外工作,一定精通英语。于是,我托学校的一位英语教师给我的老外邻居写了一封英文信,信中讲述了我的父亲因为他们聚会的噪音骚扰而心脏病发作,其他邻居也无法正常休息和工作。在信的结尾处这样写道:“你们有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也尊重你们的这种权利。但我同时也希望,当你们来到中国后,也能多了解一些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家互不侵犯和干扰的情况下,和谐相处……”
我把信亲自交给了老外邻居,一开始他显得有些茫然,但在看过信后,脸上立刻露出了歉意的表情,连声说道:“Sorry,I'm so sorry!”老外邻居还用他那蹩脚的汉语向我承诺,以后他尽量减少在家里聚会,即使在家里聚会也会在晚上10点之前结束。还说他不仅会把这封信拿给朋友们看,还会把它贴在墙上,随时提醒自己遵守。第二天,老外邻居还买了一些营养品和水果来看望父亲,并郑重地向父亲鞠躬道歉。
有道是“不打不相识”,现在我和老外邻居处得不错,他有时会邀请我去他家品尝正宗的巴西烤肉,我也会邀请他来家里吃我家的私房菜。两家邻居你来我往的,还真有那么点“远亲不如近邻”的意思啦!
□佟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