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子夜

同学

  大刘和小李同为70后,1991年一同从金化中学毕业,参加高考,都落榜了。
  大刘当时想,金州化工厂效益不错,进厂当工人,待遇比城里的事业单位收入还高,不如早点进厂工作。于是他参加了当年夏天金州化工厂组织的招工考,作为金州化工厂的职工子弟,被优先录用为化肥分厂的一名钳工。他很满足,比起他那些从技校毕业直接去三班倒的初中同学来说,好多了。
  小李跟大刘是同班同学,小了三个月,矮了一个头,因为有大刘的保护,才不被班里调皮捣蛋的同学欺负。小李的父母都是厂里的工程师,自然不愿意让儿子去当工人,逼着小李复读,直到考上大学为止,哪怕是自费的大专。
  两人分别了四年,又在化肥分厂尿素车间相遇。那天中午大刘收工回班组休息室,发现小李静静地坐在长椅上。安全员老张热情地招呼道:“小李,这就是车间给你安排的师傅刘明国。”小李张了张嘴,想叫又没叫出声。“哎,我们是老同学了,不用这么见外。”大刘挥了挥手。
  一晃又是四年,小李已经是车间的技术员,大刘则是检修班的班长。两人经常一起加班,在被“肢解”的机器前激烈讨论怎么修理。有时加班晚了,两人找个夜宵摊,咪口小酒,解去劳累一天的疲乏。
  大刘仍旧“小李、小李”叫着,有时候干活手上都是机油,只用棉纱一擦,就去拍小李的肩膀。小李也毫不在意,每天仍是“刘哥、刘哥”叫着。
  时间就是把杀猪刀,当两人的下巴圆润起来的时候,小李由于平时积极肯干,加上有大学文凭,符合厂里一直倡导要选拔专业能力强的技术员走上领导岗位的精神,自然而然地就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
  老主任退居二线,小李又被推荐为正职。车间里原来的老员工退休了不少,这两年又进了许多新员工。大刘在他们面前,看见小李还是“小李、小李”叫着,小李每次都严肃地点点头。
  大刘以前仗着年轻,不太注意身体,人到中年,腰肌劳损的毛病越来越严重,蹲着修机器有点吃不消了,但他是班长,不带头就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恰巧车间里要新聘一位技术员。大刘想,隔壁合成车间和他一起当班长的张荣都已被聘为技术员,按自己的资历和水平,也应该让车间领导考虑一下了。
  那天下午,他敲开了小李办公室的门。
  小李晓得了他的来意,似笑非笑地对他说,“这个事情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还得经过车间班子讨论,并报给公司批准。”
  “小李,”大刘张开嘴,看着办公桌对面那张异常严肃的脸,瞬间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自己听得见,“主任,你看我符合做技术员的各项条件……”
  李伟主任——也就是原来大刘口中的小李,突然露出了笑脸,点点头:“都是老同学,关键时刻我会说话的。”
  大刘本来技术能力强,被录用为技术员,没招来太多非议。
  这天是他在车间里作为技术员第一天上班,刚把办公室的地拖得锃亮,李伟就走了进来,“小刘,一号机昨晚状态不稳定,你去看一下。”
  大刘愣了一下,说:“好的,主任。”

□王志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30期

  • 第2023-01-20期

  • 第2023-01-19期

  • 第2023-01-18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6期

  • 第2023-01-13期

  • 第2023-01-12期

  • 第2023-01-11期

  • 第2023-0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