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晨间时光,一家人驱车去陈记汤包店过早。那儿的汤包实在好吃,令人念念不忘。一周去一回,品尝汤包之香鲜,慰一下口腹之欲,也算是生活之乐事。
回转,妻抱着孙儿,同儿子、儿媳一起进超市购物。我呢,进了超市隔壁的一家理发店。从理发店出来的时候,妻儿一行已然买了该买的东西,站在了超市门口。
妻看了看我刚理的头发,说,太短了,不好。我说,怎么不好了?妻说,你以前的长发很文气,现在这发式,看起来像个厨师。我惊疑,你怎么和理发师说了一样的话?妻问,理发师说什么啦?我一笑,理发师说我的职业是个厨师呢。我还问理发师,为啥我的职业是厨师?理发师说,看你一头白发,肯定是想着要做什么好菜熬出来的。
我知道,他们的心目中,难得有作家的概念,作家完全孑立于他们的世界之外,他们自然也不会把我和作家联系起来。民以食为天,在他们的生活里,在他们心目中,一个好的厨师,比一个作家更为重要,更有吸引力,也来得更实在。
其实,作家与厨师是有想通之处的,理发师猜得也不无道理。作家为文,经营的是精神的“味道”;厨师为食,盘弄的是物质的“味道”,两者绝对是有共通之处的。
美文和美食,也许适宜人群不大一样,但作用的对象却是一样的。一个好的厨师,做出来的饭菜一定是色香味俱佳;一个好的文人,写出来的文字也必定是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经得起时间的洗濯。
作家为文,需要挖掘生活素材,需要沉入到生活之中,品尝生活百味,在思考中去感受和领悟。有了这些生活素材和生活阅历,才能巧手运用,写出佳作。同样,厨师为食,要做好食材准备,配菜配料,然后凭借长期积淀的经验,着手烹蒸炸烤炒,做出一道道世间美味。
有人将厨师与作家作了专门的研究对比,认为:厨师填补人们肚皮的虚空,作家滋养人们心灵的虚空;厨师很少和吃客面对面交流,作家基本和读者两不相识;厨师的手艺有好有坏,作家的文笔有好有坏;厨师有不同的主攻方向:面食,汤食,炒菜,凉拌;作家有不同的写作方向:小说,散文,诗歌,纪实。
由此看来,作家和厨师这两种职业确实是相似的。面面俱到的厨师不好找,样样都精通的作家也难觅;一个厨师的手艺不可能对所有顾客的胃口,一位作家的文笔不可能让所有的读者称心如意。在常态生活中,无论是厨师还是作家,有得意之作,也会有不能避开的渣菜败笔。
余华有一则短文《作家和厨师》,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无论是作家还是厨师,阅读伟大的作品和品尝美味佳肴,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认知水准。与此同时,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汲取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长进步,最终抵达艺高于人之胜境。世间之事,大抵都是异曲同工,只要用心去做,都可以做成令人念念不忘、不同凡响的艺术品。
如此一想,理发师自然也是阅人无数的,一眼便看出了一个人的职业塑造出来的行业气质。
□程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