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的时候,55岁的我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回家享受内部退养待遇。也就是说,不用上班每月还能从单位领钱,直到60岁正式退休。只不过拿到手的数额只是在职时的三分之一。和妻商量时,她的意见是全面权衡利弊,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后悔。其实,以我的工作能力和身体状况,继续干下去绰绰有余。而公司领导反复强调要给年轻人发展空间,要顾全大局,如我这般年龄的同事绝大多数都已“解甲归田”。令我最烦恼的是每天上下班花费时间过长:早上6点从家里出发,晚上7点左右才能到家。这是让自己决定“急流勇退”的最重要原因。
回家后准备再找一份离家近且轻松些的工作,作为一名从事企业党建工作多年的“老党务”,还是有信心的。在工作问题没有实质性进展之前,我便做些喜欢的事情:早晨下楼锻炼,上午写写文章,下午看看书报,晚上负责做饭……也算是自在悠闲。唯独有一件事,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父亲已年逾八旬,与我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另一栋楼。我和妻每天忙忙碌碌,孩子在外地求学。身体不错的老父便固定在每周三来我们这面的单元房,帮着浇浇花,整理一下杂物,修理些小物件等等。父亲是位细心的人,他从来不乱动家里的东西。只是,在家“办公”之事一直下不了决心和父亲说:一是老人岁数大了,总是希望孩子工作稳定,内退一事他不会理解;二是老人知晓后,一定会经常性地嘱咐这嘱咐那,我很多情况下肯定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时不时会弄出些不愉快。但怎样才能避免每周三事件呢?
只有和父亲玩儿“捉迷藏”。每到周三,我便坐地铁去市图书馆,稳稳当当地看一天书,或者去博物馆、美术馆去品尝文化大餐……如此这般也算相安无事。今年刚开春,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社区党委做组织员。这正符合我的愿望:离家近,简直是太近,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工作适合我,可谓轻车熟路。
向父亲“通报”的时机已到。再就业后的第一个周六,我到他那面彻底交代。老人平静地听我说完后,然后喝了口茶水轻轻说道:“其实前些日子就已经知道你已经不上班了。”我吓了一跳,正反思哪里出了“纰漏”。
父亲接着说:“你以前从来不往家里拿的工作服拿了回来,很多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拿了回来,以前经常拿回家阅读的报纸杂志却见不到了,你平时出去时,也在阳台上看到过几次,我知道你五十多岁了,无论进退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也相信你的能力和智慧,因此就装作不知道,还是该干嘛干嘛,这不才一两个月就找到‘下岗再就业’了,好!”
我长长出了一口气,心里顿觉暖暖的:知子莫若父,看来小瞧了父亲的“定力”,老人是爱我并相信我的。
父亲起身拍了拍我的胳膊,那一刻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儿童时代:俊朗的爸爸拍胳膊时,就是在欢欣地表扬我。
想至此不由得自言自语道:“真的没有必要和精通世事、真心爱子的老父亲玩儿‘捉迷藏’啊。”
□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