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让并不是怕你,忍让是一种宽广的心胸,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聪训斋语》中的“终身让路,不失尺寸”,主要告诫子弟,要随分知足,忍让为先。可谓得官场三昧,也是人生秘籍。这也是古人说明了“让”的重要性。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有张允和撰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简短16个字,概括了这位著作家学者一生的为人。更为美妙的是,每句后一字组成的“从文让人”,说明他性格的重要方面。因为能够忍让,沈从文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而享誉中外。
前不久,我们社区广场上出现因孩子撞倒另一名小孩引发家长的争吵。撞人孩子的家长不但不道歉,反而扬言要灭人全家,幸被一位老人耐心劝告,两家孩子的家长相互忍让,事态才慢慢平息下来,避免了打斗的发生。
“忍”“让”可以消无穷的灾难,但没有听说“忍”“让”可以酿造祸患。“欲行忍让之道,先须小事做起。”忍让是自我内心的修养,遇到过激的行为,要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记着不要冲动,时刻记着“人不知而不愠”,那就是君子了。佛在《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常言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也是讲忍让、宽容的美德。
忍让,尤其在我们遇到无赖对手和强大对手,且又无法与其抗衡时,那就要学会忍让,这种忍让并不是怕于他们,而是怀有明确目标的趋利避害。如果和他们硬碰硬,最后虽然赢了理,但却输了身,肯定是不好的,那无异于以卵击石,自辱其身。
学会忍让,用以柔克刚的心智,力避不计后果的冲动与莽撞,争做谦卑而机巧的智者,又有什么不好呢?试想,如果韩信没有接受“胯下之辱”的博大胸怀,历史的长河里还能为他激起一朵硕大显眼洁白跳腾的浪花吗?那些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些隐忍后发的故事,哪一个不在生动地诠释着这个看似普通却又绝不平常的生存和处世之道呢!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生活中,如果我们多一些忍让,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就会多一些阳光,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侯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