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提起英雄,我们总会想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他们是我们从小到大仰慕的。而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有一些普通的身影,他们为了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平凡而英勇的贡献。他们,也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在太原,就曾经有过这样一群普通的人。近日,在阅读林小静的长篇小说《寻找消失的英雄》,我渐渐了解了他们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往事。通过这本书,还让我对太原这座少年慕名、长大后久居的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寻找消失的英雄》中,我首先读到许多熟悉的街道和建筑物的名字,这让我对这本书一下子有了亲切感,然后,不知不觉就跟随书中的人物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跟着他们的身影从这儿“战斗”到那儿,仿佛和前辈英雄一起打了一场解放太原的胜利之仗。书写得很精彩,以至于拿起就放不下,读完已到深夜。夜,更静了,浩然正气充溢整个心胸,感动于英雄的高风亮节,感激前辈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
众所周知,太原是1949年4月24日解放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解放太原这座城市时,有一份城防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份城防图是如何绘制并送到榆次解放军前线指挥部的,期间又发生了哪些令人惋惜和感动的往事,正是《寻找消失的英雄》要讲述给大家的。
解放战争时期,在上级党组织带领下,潜伏在太原火车南站的一个地下党支部开展了各种活动。太原南站不是现在的高铁站,当年的太原南站位于现在五一广场的东南角方向,那里也是太原南站地下党支部的秘密活动地点。太原解放前夕,上级党组织交给太原南站地下党支部一项艰巨任务——侦查清楚敌人的城防工事,并将城防图送出太原。在侦查、绘制和运送城防图中,太原南站地下党支部赵俊宝等人历经各种艰辛,最终把一份血染的城防图送了出去,而送城防图的霍桂花也因此身体受损,终生失去做母亲的机会。
而其他同志,也作出了巨大牺牲。一名以“蓝手帕”为信物的地下党联络员、一名打入敌人内部的革命同志、一名为了把城防图送出城的孤儿、一名要做保尔柯察金式战士的火车司机等等,先后献出了宝贵生命。
故事很曲折,讲得很吸引人。由于当时的地下工作都是单线联系,带着“蓝手帕”信物的联络员已经牺牲,赵俊宝因此与上级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是他至始至终都在盼望着可以再次见到联络员,并亲口告诉联络员:“城防图的任务,我们太原南站地下党支部已经完成了。”
新中国成立后,赵俊宝和昔日一起从事地下工作的同事先是参加了抗美援朝,后又一起响应国家号召,举家前往内蒙古的大草原和茫茫戈壁支援建设。就这样,他们的身影慢慢从太原这座城市消失。
然而,英雄从不会消失!人民群众永远记得英雄,党和政府更没有忘记他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山西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侦查和运送城防图的成员中,唯一活着的霍桂花被找了回来,她被接回山西省荣军医院。
在太原解放纪念馆的一面墙上,清晰地记录着赵俊宝和霍桂花他们七次穿越敌人封锁线,把情报送出太原城的事迹。他们和那些为了太原解放抛洒热血的人们一样,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英雄。
我的姥爷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跟着部队解放了太原,阅读《寻找消失的英雄》时,我常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我们对新中国的到来充满了渴望,所以在所不惜,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我想,这应该是当时所有革命者的心声,包括太原南站地下党支部的每一名成员,他们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定就像《寻找消失的英雄》中描写的一簇迎春花一样:“这花儿,在两块儿石头夹缝中,伸出一丛细长的枝条,枝条上,绽放着一簇簇金黄的、娇嫩的花朵。这些小小的、崭新的生命似乎根本无惧寒风的吹打,正迎着风,尽情地绽放着,因为,春天就要到了,它要冲破冬的寒冷,把春的消息带给大地。”
让我们记住他们吧,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