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读书如掘井

  家住小河边,一到旱季,河水断流,吃水就遇到了困难。于是,家里请来打井师傅,一米、两米、三米……第三天,打到六米深时,打井师傅说,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打吧。母亲坚持说,继续往深处打,一定能打出水。于是,打井师傅继续往下打,到第五天,打到十米深时,终于冒出了汩汩的清水。
  家里打井的往事,让我想起了读书。小时候,我天性爱玩,读书不舍得用功,拿一本小人书,看一会儿就厌了;再拿起一本故事书,没看两页,又不想看了。就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看到我读书心不在焉,母亲告诉我,读书好比打井一样,那种打一口井只打几下就想换地方重打的做法,是永远打不出井水的。
  听了母亲的劝告,我慢慢地学会了读书,也从读书中知道了很多古人读书的故事。我在《苏东坡传》中看到,苏东坡在凤翔任职时,有个好友叫董传,两人经常来往。董传生活非常贫困,平时就用绳子绑住头发,身上衣服也都是由粗布制成。但董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尽管衣着简陋粗糙,可举手投足间却不卑不亢,气度不凡。公元1062年,苏东坡前往汴京,临行前与董传话别,写下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首赠诗。从那以后,在董传的影响下,苏东坡也整日手不释卷。在书籍的熏陶中,他的精神得到滋养,内心也永远保持着一份豁达与洒脱。此后无论遭遇什么,苏东坡都宠辱不惊,笑看风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曾国藩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无不昭示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不为物牵,自是犹如掘井以及泉”。
  南宋诗人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意思是说,阅读能帮你抵御饥渴与寒冷,更能助你化解寂寞,战胜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在这个世界上,书籍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阅读的馈赠,不仅可以不断丰富人生体验,而且还能拓展生命的维度。有书陪伴,再平淡的生活,再孤寂的时光,也会变得充实而饱满。

□崔道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7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