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一旦得了冠心病,很多人就不敢动了,唯恐心脏承受不了,再出什么问题。这么谨慎是必须的吗?得了冠心病究竟能不能运动?该怎么合理运动?一起听听山西白求恩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护师史秀山怎么说吧!
A 缺乏运动是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之一
“要知道患病后该怎么运动,首先得了解这个病。”史秀山表示,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根据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为: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5型。但近年来,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将冠心病分为:慢性冠脉疾病(CAD)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在它们各自不同的分型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应该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了。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达到1100万,而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曾说:“除非大力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否则人类将无法控制心血管病这个世界瘟疫的蔓延。”
“缺乏体育运动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相似,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史秀山介绍说,冠心病与体育运动能量消耗的关系很大,缺少运动锻炼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因此,有人把运动锻炼称之为“冠心病的解毒剂”。运动对于预防冠心病和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冠心病稳定后,患者也可以运动!“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当它出了问题,运动的确要谨慎,但实际上等病情稳定了,医生也鼓励患者在可承受范围内做运动。”史秀山说。
B 不要盲目运动最好先咨询医生
那冠心病患者应该怎样进行运动呢?对此,史秀山表示,如果你是冠心病患者,可不要盲目地去进行运动,因为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如同一把双刃创,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必须科学合理,否则无益而有害。
一般来说,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效果最佳,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徒手体操、游泳、水中健身操和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应使自己心率范围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内,即(220-年龄)×60%~70%。例如,一个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范围应保持在(220-60)×60%~ 70%=96~112次/分。要避免紧张激烈的、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如球赛等。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热身,运动后也应进行5~10分钟放松拉伸活动,使心率变化适应运动强度的变化,避免运动后出现不适反应。
至于运动时间,因为清晨和上午交感神经张力高、血压高、冠状动脉张力高,上午5到11时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因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建议最好选择在下午或晚上。如果有些人习惯清晨锻炼,在锻炼前最好空腹喝一大杯水,餐前餐后不宜活动。
“冠心病患者刚开始运动时每次可持续15-20分钟,以后增加至40-5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时间。”史秀山说,而达到运动强度后,患者应坚持运动20分钟。若一开始不能坚持,则应该从能耐受的时间循序新进。“建议患者每周至少练习3次或隔日进行运动。体质较好,且运动后不感觉疲劳的患者可坚持每天运动。”史秀山说。
至于具体做什么运动,最专业的方式是到康复科或心内科求助心脏康复专业大夫,他们会根据患者在运动状态下的心跳、呼吸等监测数据,在结合血液的生化指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开出运动处方,包括做什么运动,多久运动一次,一次持续多长时间等。
如果没有条件接受这么专业的建议,患者也可以自己根据身体的感受,比如做这个运动时不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找一个自己可以耐受并坚持的运动项目。
C 心梗患者术后也可进行科学有氧运动
“在冠心病患者的运动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心肌梗死患者的术后运动了。”史秀山说,很多人觉得患上了心肌梗死,就觉得自己不能再进行运动了。其实不然,心梗患者也可以通过运动康复来改善心脏功能。
“心梗的支架手术仅完成了心肌梗死治疗的一半,另一半则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而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或者少动会导致全身功能废退,以及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运动康复可以纠正机体的废退状态。”史秀山介绍,据美国63项对总共14486例冠心病患者的调查报道,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康复治疗者死亡率减少31%。
她介绍了自己之前一位患者的经历:市民秦先生,在2020年年底入院的时候,刚49岁,当时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伴有2型糖尿病,遵医嘱2月后分次处理病变,最终体内共植入7枚支架。后来,在医生的建议,秦先生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没想到,3个月后他就可以自行骑自行车40分钟到医院进行心脏康复,6个月后复查时,他直接从门诊跑回康复中心病房,向史秀山展示了一番他的复查结果。“心脏康复运动彻底改变了秦先生的人生,现在他仍然坚持运动,七枚支架让他成为‘病人’,但更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健康人。”史秀山说。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恰当的运动会存在很多风险,可能会导致心脏过度使用性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加速、心脏早衰、心肌纤维化、斑块破裂和急性冠状动脉血栓等,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因此,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更需科学谨慎。同普通的心脏康复一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也包括住院期、出院后早期、后期恢复期、终身维持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训练强度”也各有不同。
比如在住院期,心肌梗死发生后1周内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允许患者坐床边椅。而在出院后早期,比如出院后第1个月的活动量应保持在出院前的活动量。第2个月后活动量逐渐增加,如室外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快慢交替走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必须以不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憋闷、心率<120次/分为原则。在后期恢复期,患者可以在医学监护下锻炼(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并继续接受营养、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询。
至于终身维持期,只要患者学会了正确的锻炼方法及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后,不再需要医学监护,只需终身维持健康状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接受随访。“目前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快步走、太极拳等。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俯卧撑、潜水、肌力训练(长时间的肌肉收缩)等。”史秀山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