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艺文

细说从前——一个80后的这些年

有个小姑娘

  有个小姑娘,住我家楼上。文静又好学,聪明又漂亮。
  孙姐家这闺女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打小就讨人喜欢。论学习成绩,从来没出过前三;论个人素质,钢琴舞蹈都拿得出手。说起“别人家的孩子”来,那大伙儿的第一反应就是她了。邻居们见了孙姐,都会由衷地夸上一句:“您家闺女,真是没得挑啊!”继而诚恳地求教:“怎么教育的?给大伙儿也分享分享经验呗。”
  孙姐自然是有经验的。“这孩子就是自觉。小学这点儿东西,在学校就都做完了。回来嘛,听听歌、看看手机,我们是从来不管的。兴趣班也上的呀,我的态度就是,她需要什么,我们就给她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女孩子要富养,而且现在不是看重综合素质吗。引导?有什么好引导的?将来想做什么就做点什么,都随她。”
  这经验说了等于没说,细听起来还颇有些低调的炫耀。总之,成器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自觉,简直近乎于生而知之。不成器的孩子却各有各的劣性,楼下那帮天天灰头土脸的野小子们莫不如是。姑娘在孙姐身边很有分寸地笑着,显得既不羞涩也不得意。现成的样板就在面前,孙姐这话便由不得人不相信。但信归信,毕竟学不来。咱家小子不是那块料,前面拉着后面打着还不听话呢,靠他自觉,那不是盼着西边出太阳呢?正好野小子们疯回来了,于是便各自拉住说教一番。都是老生常谈,衣食无忧的娃娃听腻了却又听不懂。爹妈们肚子里那千言万语也就没了去处,只能汇成激愤而绵软的一声叹息。姑娘的笑容始终没有变,似乎从来就不会觉得疲倦。而眼睛不会骗人,从侧面看去,她的目光里竟有许多老成的狡狯,让我看得不禁心头一寒。只是瞬间,当姑娘转身与我们有礼貌地告别时,所有与年龄不相称的神色就都消失了。她又变成了那个文静得体的、别人家的姑娘。
  我说:“这孩子,心思有点深呐。”妻子很不以为然地道:“好好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心思,你是眼红得昏了头了吧?听听人家的教育理念,再看看你!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你焦虑啥呢?咱和人家条件差不多,将来孩子干啥不行,还至于活不下去了?”我说那不一样,男儿当自立。现在生活太安逸了,你不觉得孩子们总是没啥危机感,也没啥奋斗的动力吗!妻子说:“你自己有多了不起?眼光很高力量很小,你还能替孩子生活?”而我的担心并没有减轻,为了自己的儿子、楼上的姑娘,还有每个他们这般年纪的孩子。发达的资讯,让他们过早地接触了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了很多自以为是的道理。那个眼神太复杂,让我感到心惊肉跳。白璧青蝇,是的,看起来就是那么不协调。
  小姑娘上了中学,自此就没再见过。
  有一年去北京办事,晚上回酒店的时候,在地铁上又遇到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那姑娘面前的本子上满满都是物理笔记,好几种颜色的字迹,每个都写得很认真、很整齐。地铁上人很多,都是刚为生计奔波了一天,很疲惫的样子。难得有余暇,便都用手机看着视频或玩着游戏。诸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不算太嘈杂,却也很吵。而小姑娘看得很专注——不是装样子,是全然地心无旁骛。一把小直尺在本子上比来比去,仔细咀嚼着枯燥的受力分析图,并不为身边的诸般世相所影响。听到语音报站,那姑娘抬头看了看车厢里的站点指示灯。我向她举起了大拇指,姑娘很坦然地笑了笑,握拳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又继续看自己的笔记去了。我忽然想起了关于中学生的一句玩笑:“这么好的成绩,直接参加高考都够了,但在海淀区可未必够。”人家拥有那么好的学习资源,自己还那么用心。咱家小子还是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向上的劲头呢?孙姐的女儿许久不见,大约也在如此奋斗着吧?
  再见孙姐的女儿是在电梯里,她已经高过了孙姐,烫了满头的大波浪,浑身洋溢着呛人的脂粉气。并非节假日,我便忍不住问:“今天没有课吗?”她反问道:“上学有什么意思?”眼神冷冽空洞,很玩世不恭的样子。知情的邻居告诉我,姑娘铁了心要当网红,已经休学在家了。老师家长说了几次,看起来完全没效果。懵懂的年纪便陷入百花缭乱的世界,前途如何实在不忍细想。
  是什么让一个姑娘变成了这样,也许好孩子真的从来不用引导,即便周遭充满了诱惑也能独善其身?我的问题无从归咎,也无力解答。

在水七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03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9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7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