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3月27日至4月2日,是2023年“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对于麻醉,很多人一听就心生畏惧,担心“麻醉出现意外”“麻醉会让脑子变笨”……
  那么,麻醉时我们的身体到底经历了什么?麻醉医生的工作只是打一针这么简单吗?麻醉真的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吗?
  带着这些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张鹏,为大家讲解什么是麻醉——
  专业性高不只是打一针
  简单来说,麻醉是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和外周)产生可逆性功能抑制,表现为感觉,特别是痛觉可逆性丧失,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诊疗操作时不感到疼痛和不适。
  “麻醉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由专门的麻醉医生来完成,几乎每一台手术都需要麻醉医生全程参与,包括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社交媒体上,关于麻醉医生的段子向来不少,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麻醉医生忙起来,那就糟糕了。”麻醉医生的工作究竟是怎样的?张鹏表示,这种说法虽然是调侃,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麻醉医生工作的重要性:“麻醉医生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打一针’,让患者‘睡一觉’就可以了,除了要使用各种麻醉药帮助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对病人整个围术期生命功能进行全程监控、调节,为病人和手术医生保驾护航。”据张鹏介绍,在现实操作中,麻醉医生的工作在麻醉后才刚刚开始。“现阶段的麻醉不仅要为病人顺利进行手术提供镇静、镇痛、肌肉松弛及控制、减轻应激等必须条件,还需要对手术病人的围术期生命功能进行监测、调节与控制,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尽可能提高危重病人救治质量,帮助病人在术后尽早康复。”
  此外,麻醉的应用场景其实十分广泛,除了外科手术,很多内科方面的诊疗也需要用到麻醉。张鹏说:“患者在门诊诊疗时,胃肠镜、支气管镜、阴道镜检查等过程中都会提供麻醉与镇静,帮助患者消除疼痛及不适感。”
  麻醉时身体经历了什么
  多数患者在手术麻醉前都会紧张、害怕。麻醉时,身体到底经历了什么?患者需要做什么?
  人们常说的半身麻醉包括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这些麻醉实施时患者常常是清醒的,一般给予局部麻醉药后患者常会感受到所麻醉的肢体发热,进而麻木至知觉消失。“在施行麻醉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针刺疼痛、触电样刺激等感觉,不要乱动,及时告诉麻醉医生,医生会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张鹏介绍,如果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情况时也要及时告诉麻醉医生,有时病人太过紧张焦虑,麻醉医生会适当使用镇静类药物帮助病人缓解。
  如果是全身麻醉,患者会经历三个阶段: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全麻诱导时,麻醉医生常常通过静脉通道注射麻醉药物或者通过气道让病人吸入麻醉药物,病人会在几分钟内进入类似睡眠的全麻状态,随后麻醉医生要尽快通过病人的口腔、咽喉、气管,插入人工气管导管,并连接麻醉呼吸机,帮助病人进行人工或机械控制呼吸,保障氧气供应。麻醉维持时,病人已经对外界毫无知觉,身体重要脏器处于“睡眠”状态,手术时也不会有疼痛等不适的感觉。手术完成后病人进入全麻苏醒期,此时病人被送到麻醉后苏醒室,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待患者醒来。
  “在这里要提醒患者家属,每个患者苏醒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病人呼吸、肌力逐渐恢复,意识清醒,达到相应麻醉恢复指标后,麻醉医生就会让患者转回到病房,手术室外的家属要耐心等待。”张鹏说,如果病人行大手术或病情危重,可能需要转到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继续进行严密监测治疗。
  麻醉药物是短效可逆的
  很多人担心麻醉的安全性,认为全麻手术会影响记忆力,还有些人担心麻醉药物会对婴幼儿产生影响。那么,麻醉的安全性到底怎样?
  “大家害怕的变‘笨’变‘傻’,医学上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张鹏介绍,麻醉药物抑制神经系统是暂时性的、可逆的。麻醉药物起效后,人的记忆会被中断,但当药物作用消失后,患者的意识及各种反射就会恢复,而麻醉药物也会随着代谢排出体外。“术前有老年痴呆、意识障碍的高龄病人可能是手术麻醉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高危人群,而对于大多数较为正常的手术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的概率很低,大家完全不用紧张。”张鹏表示,大脑是个极其复杂的器官,疾病、年龄、情绪、睡眠、脑血供状态、环境改变等都会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阶段国际国内研究报道表明,麻醉药物对智力的影响尚不明显。目前,全身麻醉药物和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在进行一些常规手术时,麻醉还是非常安全的。
  那么,哪些人群在麻醉时确实需要注意呢?张鹏表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全麻药都是短效的、可逆的,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人对麻醉药代谢可能会出现延迟。此外,由于婴幼儿的中枢神经功能尚属于发育阶段,美国FDA曾建议婴幼儿在零到三岁要尽量避免反复多次、长时间的手术麻醉。
  张鹏表示,关于围术期麻醉手术安全风险防范,实际上是病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需共同面对的临床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家提倡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病人参加医疗意外保险,以最大限度保障病人围术期安全。

山西晚报记者 柴旭晖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04期

  • 第2023-04-03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9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7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