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我的老家就住在离黄河30里远的岸边,临靠河南、陕西,被称为黄河金三角。上世纪70年代贫瘠的小村庄只有几户人家,村民的生活方式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心扑在种地上,庄稼的收成是靠天吃饭,而人是靠着几亩薄田为生。
住在黄河边,养育着黄河儿女的黄河水,让我们敬畏也让我们害怕,因为村里会连年发大水。后来,我们的小村庄经过几经搬迁搬到了现在居住的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小时候,夕阳下,爸爸拉着我的小手指着村庄的那头说,要是村里遇上连日大雨,黄河水都会淹到我们现在的脚底下,那样咱们全家乃至全村就得收拾家当搬家。当时年纪小,对这些都没什么概念,因为穷,村民们都住着土坯房;因为不富裕,村民们经常去地里挖野菜吃,那些承载着一村人的生活印记,记录着为了生存而奋斗的乡民们。
由于爸爸受伯伯思想影响,为了改变穷苦的命运去外面世界闯荡,我们全家也跟随爸爸去到了外面闯生活。常年在外漂泊和异地求学,让我对小村庄的印象始终都停留在贫穷二字上,平时也很少回去,对村民的印象更是几近模糊。
最近家有喜事,小侄女要出嫁,我们全家要回去参加婚礼。
坐上车,一路上的苹果树和崭新的柏油马路让我几乎忘了这是去村庄的路,坐车进村看到的也不再是砖瓦房,而是家家户户的二层小楼,家门口还停放着高级轿车,我惊讶地随口说道:“咱们村变化真大,都快赶上城里人住的别墅,以前哪敢想有这些。”爸爸说:“咱们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有的做化工,有的做蛋糕,有的包超市,都在外面赚下了钱,有了钱大家都在改善自己家的光景,现在各家各户光景是越过越好。”
听着爸爸的话语,我不禁喜从心来,是啊,现在党的政策好,村民们也都不单靠地里的几亩庄稼而生活,许多都外出闯荡了一片新天地,在新时代里黄河儿女正大展宏图,全国都能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
婚礼开始后,我看着嫁侄女的红火场面,席上摆着的美味佳肴,车门口停满了的轿车,还有多得屋里都放不下的嫁妆和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心里也跟着美滋滋。抬头看到一副应景的春联:人走西疆外出开厂办企业卓有成效扎根河汾归乡完婚过喜事人月共圆。
因为工作,我去过祖国的大西北和大西南,走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同的农村,但唯独故乡的变化给我最深的感触。时代在变迁中进步,故乡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望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一条一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面和时而行进的车辆,我很恍惚这是否是我那个故乡,但看到乡亲们亲切的脸庞,我又确信这就是我的故乡。
新时代新面貌,我的小村庄也在焕新颜,带着新时代的标签在改革中前行、在变革中进步。看着我的故乡的变迁,我的心在默默欢喜,我爱我的故乡。
□郭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