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增多 咳嗽喘息明显需及时就医

  “躲过了甲流,没躲过呼吸道合胞病毒。”最近,多家媒体报道,甲流高峰才过去不久,多地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又多了起来,而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家长分享了孩子近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情况,感叹这个病毒来势汹汹,甚至比新冠、甲流可怕,让人忐忑不安。
  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什么?与流感和新冠如何区分?家长如何科学应对?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
  1/3患儿确诊感染RSV病毒
  “连日来,因为发热、咳嗽来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多。”19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看到,呼吸内科门诊人满为患,诊室及过道挤满了前来看病的儿童及家长。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爱红介绍:“最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处于高峰,门诊和住院人数均明显增加。其中,在住院部经过呼吸道病原抗原检测后,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儿占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孩子大多表现为咳嗽、喘息、咽痛、发烧等典型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刘爱红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低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首位因素,通常会引起典型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咽痛、发烧等,有时还会影响到整个上、下呼吸道。“2岁以下的孩子中,RSV特别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威胁非常大。”特别是对早产或是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孩子,RSV造成的疾病负担会更重。
  据刘爱红介绍,以往一到冬季,RSV感染的患儿便与日俱增,但是近几年却一反常态,大多为流感感染,鲜少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从今年4月底开始,RSV感染与日俱增,一部分患儿病情持续时间较久。“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疫情期间自我保护有关,通过佩戴口罩、居家隔离及勤洗手消毒等措施,切断了RSV的传播途径,降低了RSV的感染率,而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防控政策的转变,大众活动范围扩大,人员聚集,从而造成RSV的感染增加。”
  4-5岁患儿明显增多
  “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的肺病毒属,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被感染,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刘爱红表示,RSV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为2-8天,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
  “这个病毒感染之后不能获得持久的免疫,所以理论上是会反复感染的。但是成人症状较轻,可能和普通感冒就混在一起了。如果是有免疫缺陷的人,比如有哮喘、心肺疾病的患者、老年人等,症状也可能比较重。”刘爱红提示,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门诊治疗一般也以对症治疗为主。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极少部分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刘爱红介绍,与往年多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不同,今年4-5岁的患儿明显增多。“从住院的患儿来看,出现喘息症状的比例较高,不少患儿会高热、剧烈咳嗽,重症比例比往年要高一些,这与幼儿园这一相对人员密集的环境有一定关系。”刘爱红说,在新冠防控期间,所有人都注重防护的情况下,很多儿童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刺激,形成了人体免疫的“空窗”,这部分孩子可能免疫功能较差,现在就可能更容易感染各种病毒。
  刘爱红提醒:“若近期4-5岁以下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需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要努力提高自身抵抗力
  如何才能防止小孩免受此波病毒的侵害?刘爱红介绍,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勤洗手,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隔断病毒传播途径。此外,就是要让孩子保持规律生活、充分睡眠、营养均衡,保护孩子自身的抵抗力。要防止交叉感染,因为近期病毒种类较多,如果小孩感染一种病毒后,其抵抗力会下降,这时其他病毒就会趁虚而入。
  针对流感、新冠、RSV三种都能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毒,刘爱红表示,三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相似,可以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均会引起发热、咳嗽及鼻塞流涕等症状,也都可以通过抗原或核酸进行检测,但这些病毒在一些症状方面存在略微区别。“流感主要是由甲型或者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会出现发热特别是高热,比如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肌肉酸痛,而普通感冒并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乏力和肌肉酸痛。但RSV不一定总是伴随着高烧,在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中,RSV的症状和普通感冒非常相似。有潜在健康问题的年幼儿童和老年人如果感染了RSV,一般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喘息病人,主要考虑是RSV感染,如果存在肌肉酸痛的症状,需要考虑是流感或者新冠,在结合核酸或抗原等检测的情况下,就可以具体明确到底是感染了什么病毒。
  “RSV感染的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及发热,大多数病情较轻,予常规对症治疗后病情便可好转,如果出现发热持续3天以上、咳嗽喘息明显,甚至有鼻翼煽动、呼吸急促、呻吟、呼吸时胸部凹陷,或有精神不好、烦躁不安、喂养困难或脱水等症状,家长需及时送孩子就医。”刘爱红说。

山西晚报记者 柴旭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7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5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