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往事

二十多年前我陪弟弟去相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相亲,家长的意见是主要的。媒人提亲后,先要双方家长,特别是女方家长同意后,男女双方才可见面。
  女方家长担心自己女儿嫁过去受苦、受罪、不幸福,对男方的考察内容繁多、程序复杂。相亲的第一步是相男方的家庭,这个环节姑娘和父母都不出面,媒人领着姑娘的嫂子或者堂嫂子二至三人组成考察团到男方家,经过多方面考察综合评判,才能进入相亲的第二关——相人。
  农村男青年被相看,是很难熬的一关。我三弟相亲是在20多年前的正月初三,我回老家过年,跟着参加了这次相亲。父亲当时生病,不能亲自挂帅出征,但他思路清晰,唯恐因为自己的病情耽误了儿子的婚事,躺在床上一遍遍叮嘱:“天柱(我的小名),去了之后要见机行事,人家闺女若愿意,咱就愿意;人家闺女若不愿意,说啥你也不能愿意。”随后,母亲挂帅,婶子、我、两个堂弟媳妇陪着三弟“出征”。母亲特意安排我穿上西服、打上领带,以壮声威。
  相亲战场摆在公路边,我方在公路北,对方六七个人在公路南,二姨是媒人,来回跑着当联络员。二姨先领着三弟到了女方阵营,让几个妇女从头到脚相看一番,身材高不高,脸盘帅不帅、皮肤黑不黑。然后再问几个问题,考察说话大方不大方。过了女方几个嫂子这一关,才能让弟弟和姑娘“见面”。弟弟壮着胆子迎上前去,明显底气不足。两人去了公路边的一个打麦场,双方家人都盯着看,距离有一二百米,听不到二人说什么。过了十多分钟,各自回营报告。如果彼此相不中,或者一方相不中,相亲就到此结束。
  三弟和姑娘彼此第一印象都不错,就进入到下一道程序——“谈话”。
  俩人又去了打麦场,这次双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谈,共谈了半个多小时。因三弟对谈话内容保密,至今不知道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谈了些什么。
  “谈话”之后,进入相亲的最关键环节——给见面礼。二姨问清女方对这门亲事认可后,领着姑娘一个人来到我方,向姑娘介绍这是谁,那是谁。姑娘叫一声,被叫的人就要给她见面礼,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母亲给了八百元,三弟给了六百元,我给了二百元,婶子和两个堂弟媳妇各给了一百元。收下见面礼后,这门亲事就成了八九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相亲,三弟出了好几次汗,我冻麻了一双脚。
  这是二十多年前我乡下老家的行情,如今,相亲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马中命(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4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