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孩子,你考得咋样

  孩子,你考得咋样?
  这句话,从孩子第一门课目考完,我就想问了,但又不敢,怕影响她的心情。那种感觉,很是纠结。
  我是个“事不临头不知愁”的人。孩子上高三时,我更多的是担心:她学习那么辛苦,身体可受得了?直到5月下旬,拿到孩子的准考证,看见考试日程和考生须知,才陡然惊觉:孩子就要高考了!
  突如其来的紧张情绪,如一道电流,麻遍全身,让我汗毛都竖了起来。
  高考前两天,孩子回家。我不停地围着她转,拿这个,送那个,几次张嘴,就是不敢问她:准备得怎样?她一如既往地嘻嘻哈哈,还说考完之后,要去哪里哪里玩……
  我又开始紧张了。孩子考前心神不定,想法太多,“过山车”般的成绩,会不会出意外?万一考砸了,该怎么办……越想心里越烦躁。我想提醒她,但又怕她不高兴,影响考前心态,只能将想要说的话,化作一口唾沫,“咕噜”一声,狠劲儿咽下。
  我坐在沙发上,表面看心如止水,可脑海里思潮汹涌,头皮阵阵发麻。
  出门去,透透气。
  小区门口拉着一道横幅,写着“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看到这句话,我脑子里的神经莫名其妙地抽搐了一下,不知道这是送祝福呢,还是给压力?
  顺路到药店里买鼻通,给孩子考试时用。药店老板说:“你家孩子也高考吧?这两天买鼻通的人很多……”然后讲关于高考的故事,我心不在焉地“嗯嗯啊啊”。
  刚出药店门,接到几个朋友的电话,说祝孩子高考“鲲鹏展翅”“一举高中”云云。我已半天没心情看手机了,接完电话,顺手翻开微信,祝福信息“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想起昨天在高架上开车,过道显示屏竟也打着“谨慎应试,旗开得胜”之类的应景标语,惊得车子都晃了两晃。
  这两天耳闻目睹的都在提醒我,“你是考生家长,你是考生家长……”我原本紧张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郁。
  高考期间,我负责孩子的后勤保障。7日,孩子进了考场。我做饭时,心里老是惦记着:孩子答题顺利吗?在咬笔头抓头吗?会不会急出一身汗……一走神,手指被锋利的菜刀,拉开了一道口子。
  8日一早,买完菜,实在忍不住,溜到考点附近。正好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中年妇女。她坐在路牙上,脸色煞白,不停地流汗。有人在劝她,孩子都进考场了,你还紧张什么?中年妇女哆嗦着嘴唇说:“苦了三年,不知道会有啥结果?昨天考得咋样,我也不敢问。这两天,我急得整夜睡不着,又不能让孩子知道……”
  这时,旁边一个大叔,轻笑一声,说:“妹子啊,你咋就想不开?孩子考试,你担心着急有什么用?已经‘生成眉毛,长成骨’了,不管你高兴还是难过,对他没有一分的帮助。随便考得好坏,都不要问他,反正结果很快就出来……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有时候,人的情绪得到释放,也就是一两句通透的话。大叔的这番话,不知道中年妇女听进去没有,反正我认为很有道理。
  现场自我反思:我的紧张和焦虑,就是自我纠结、自我加压、自我烦恼所致,这是“不放过自己”;问孩子“考得咋样”,其实就是个“伪问题”,你希望孩子说“好”,还是说“不好”?这是“不放过孩子”。就像一棵果树,都已开花结果了,你还担心果子大小,有什么意义呢?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哼着张学友的《祝福》,好与孬,总有尘埃落定的一天。

□沈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12期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7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5期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