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阅父亲的小册子,发现了一首父亲的遗作,感触很深。这是父亲七十多岁时写的回忆抗美援朝期间行军的一首诗:《借宿之夜》——“古稀岁月忆峥嵘,当年异国前线行。负荷沉重脚病耐,山路坎坷独伴星。偶见道旁一木屋,屋空无主人逃生。借宿檐下木板地,缓解疲累谢房东。身盖稻草遮霜露,难抵深山冽秋风。仰望飞萤未入眠,耳闻溪潝炮声隆。邻邦山河无限好,岂忍战火毁丽容。枝头俊鸟传军令,催吾捷步去出征。”这首诗写于2004年1月25日。
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只上了两年私塾,也没有经过专门的文学培训,但对文学的喜爱,对战士的情感,使父亲写出了让人动容的诗句。诗中美帝国主义的霸道、朝鲜战争的残酷、朝鲜人民遭受的苦难、志愿军战士的艰辛和斗志跃然纸上。
父亲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6月24日从吉林省宽甸县一座木制便桥上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
在四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父亲参加了著名的金城战役。由于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父亲先后两次荣立战功,受到部队表彰,朝鲜政府颁发了两枚奖章。今年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70周年,这个协定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同谱写了保和平、卫祖国的壮丽凯歌。1953年7月13日,中朝军队发起金城战役。在金城战役结束后,美方谈判首席代表不顾李承晚反对,要求尽快与中朝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3年7月27日10时,交战双方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之后,彭德怀、金日成、克拉克也分别在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扼制住了美帝国主义扼杀新中国的狼子野心,打出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建设大环境。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1955年3月父亲在朝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4月9日回国。
复员返乡后,父亲参加过侯西铁路测绘工作和礼垣铁路修建工程,担任工会主席。回村工作后,担任过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父亲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崔宏义(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