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子夜

买菜李大姐的二维码

  北边菜场离我家里把路,腿跑六、七分钟就到了。我每早七点准时去买菜,时间一长,认识了菜场边摆摊卖菜的李大姐。
  李大姐年近七十,菜是太阳地里土生土长的,没有长途贩卖的保鲜,也没有大棚里菜的娇贵,和庄稼人一样素面朝天。春天的韭菜是露天地里割的,叶子有筷子宽,鲜嫩嫩的,白白的茎,手一掐都冒着水。夏天的黄瓜是藤子上刚摘的,深绿色,还带着露水,黏着泥巴。她家到街上不远,有时骑电动三轮车,有时背着篓子或篮子上街,菜场边是她摆摊卖菜的自由市场。
  前几天,我在路边的地摊上买西红柿。一转身,卖香瓜的李大姐喊我:“大兄弟我有自己的微信二维码了,来送个瓜给你尝尝。”说着就搬起一只黄皮香瓜朝我车筐里丢,我不要。她说:“那就给两块钱。”我从小就欢吃香瓜,肉是甜的,瓤是甜的,瓜种是甜的,连汁都是甜的。李大姐这么一喊,真是投我所好。篓子里共计十个小香瓜,3块钱一斤,我二话没说秤了两个,掏出手机扫码,语音播报器提示13元已收款,她乐意我高兴。
  认识李大姐还是春天。那天5元钱在她摊子上买了一把头刀韭菜,雪嫩雪嫩的。我要扫码,她却掩掩藏藏把二维码牌子盖起来说没有,让我给现金。我没带现金,明明看见有二维码却说没有,觉得奇怪。后来她不好意思地说,她用的是老年机,微信是儿媳的,刷了也记不得多少钱,回去也不好意思盯着儿媳要。她这么一说,我心里明白,也不好再说什么,倒是充满同情和理解。我跑到熟人超市,用5元微信红包换了现金给她。她很感动,非要再抓把韭菜给我,被我婉拒。从那以后我每次买菜都带些零钱,防止一些卖菜的老人没有微信。
  现在是微信支付盛行的时代,可是有些进城卖菜的老人,不太乐意买菜的客人微信付款。他们有的用的是老年机,不会用智能手机,也没有自己的二维码。他们自己能苦能做,不想伸手问儿女要钱,种个小菜园,卖了想聚点钱,下雨阴天玩个小麻将,过年过节给孙子、孙女发个红包。可是买菜的人都刷微信付款,现金到手的很少。带着子女的微信二微码,刷的钱全进了子女的账户。十块八块,三十五十在子女眼里是小钱。而且老人不愿意跟儿女们要这点钱,所以一些老人们卖菜不想用微信。
  李大姐用上自己的二维码多亏儿媳。原来她儿媳故意不给李大姐微信里的菜款,是想逼李大姐不卖菜,到小区里跳个广场舞,享享福,可是李大姐闲不住。儿媳就干脆用卖菜款,又添了四五百块钱,给李大姐买了一部新手机和播报器,安装了微信,打印了二维码,设置了收款语音提示。这样一来,李大姐卖菜时,就能听到已收款的声音,心里也就踏实放心了。李大姐说这些时,一直夸儿媳妇称心。
  其实我们买菜用微信支付,再带些零钱,方便没有微信的老人,也是尊重老人的一种爱心。

□张国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6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