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我最盼望的莫过于参加生产队的割稻谷,因为要去村外十余里的一个名叫正里的田畈里。
对于我们来说,整个暑假天天在村前的水潭里玩水,早就玩腻了。我们想找些没玩过的水潭玩一玩。我们也知道,正里水潭多得是,去那里割稻是唯一的好机会,而且一举两得。那时候,政府提倡各行各业支援农业,我们去帮队里割稻,队里也给我们记一个两分工。于是,我们带着中饭跟着大人步行过去。到了那里,负责人就分配给我们每人几行稻丛,从田头一直割到田脚就算完成任务,下一丘田也是这样。
在割稻的队伍中,也有些身体不好的妇女,而那些身强力壮的妇女则负责用脱粒机打稻谷。队上还分配了一些男劳力,帮助妇女们把打下的稻谷挑回队里。
中午饭吃好后,就是我们自由欢快的时光了。往往十几个小孩,个个脱得赤条条的,跳入田畈前或附近的水潭中嬉水。小河中的水潭不是很深,水一般都在我们的脖子以下,不危险。大人们吃完饭后各自去溪边的树荫下乘凉歇力,我们就在水潭边快活而尽情地玩耍。
我们选择那些周边没有奇形怪状或暗藏在洞穴的水潭玩耍。那些看起来深不可测,以及潭边没有沙滩,或是水潭的上游和下游紧临急流或旋涡的,都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因为它们让人一看就觉得有一股杀气,危险性很大。
在水中,我们玩得最多的莫过于打水仗。我们将手掌掌心向下,在水平面快速地把水推向对方的脸面,使他睁不开眼睛而无法还手。有时候也用双手捧水泼向对方。偶尔还搞些恶作剧,几个人合起来围攻一个人。
有时候,我们也玩水中抢东西的游戏,即将球类等物体抛向水中,看谁首先游到那里抢到它,然后把它再抛向其他地方,小伙伴们又奋力游去那里抢。
跳水也是我们常玩的游戏,即站在潭边的高处往潭中跳。大家先后“扑通扑通”地往下跳,就好像一只只青蛙跳入水中,很是有趣刺激。
钻龙头游戏是最能体现一个人耐力的,要求每个人睁着眼在水中游泳,看谁游得远、游得久,要想赢无非是在水中闭气的时间要长。
有时候,我们也玩水中捉迷藏。对方先捡块不大不小又颜色特别的石头,总之好识记的石头,然后当着你的面展示一下,让你记住样子。他一边在潭中潜游一边随意将石头一放,然后露出水面呆在水潭边,看你怎么找到那块石头。你得沿着他的线路一路找去,直到找到为止。
那时候,村头有片宽阔的高垅,名叫塘里,上面建造了一座很大的茶厂。茶厂后面有个用来蓄水的大水塘。水源来自溪水,流进一条长达七华里的水渠,再缓缓地流进这个水塘。全大队都用它来灌溉稻田、发电以及磨稻谷玉米等粮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这些伙伴是不敢去塘内玩水的。后来上初中,我们能游上几十米了,而且还学会了仰游,不至于一下水就呛上几口水沉下去,我们几个同伴就相约去塘里玩水。开始只在塘边游泳。我们心里明白,塘水不像潭水那么清澈透明。危险性大得很,尤其是闸门那块区域。因此,我们每次都远离闸门。后来游泳技术愈来愈好,我们就大着胆子从塘的这边游到对面,有几十米,要是中途感觉体力不支时,我们就改作仰泳,这样就能平安地游到对面。
除了白天玩水外,傍晚也是我们玩水的时候,只不过多了队里那些收工回家的小伙子和中年男子,他们穿着短裤,带了毛巾、肥皂到水潭来洗澡。他们先是游上一阵,然后开始擦抹身子洗澡。老实说,我们的游泳技术就是跟他们学的。
那时候的村前水潭,无疑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大人、小孩夹杂在一块,嬉嬉哈哈。游泳的、洗澡的、恶作剧的,应有尽有。一直玩到天全黑下来,大家才纷纷离开水潭上岸回家,水潭又恢复了平静。
有时候,我们这些小伙伴玩得忘了时间,个个在水里泡得嘴唇发紫。这时,大人们就站在岸边喊我们赶紧上岸,他们还举着棍子、扫把等物,做出要赶打我们的样子。这时,我们才上岸来,在沙滩上晾一晾,再穿上衣裤回家。
一到立秋,大人们就不准我们下水潭玩水了,理由是这时节的河水冰凉刺骨,会钻进骨头落下病根。于是我们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只能期盼下一年暑假能早早来到。
□汪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