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是明朝的一代名臣,曾官至宰辅,他在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后来由于受到宦官刘瑾等人的排挤,被迫辞职归乡。刘瑾假惺惺地挽留王鏊入阁,而王鏊坚辞不就,他的理由是自己“老眼昏花,恐耽误大计方略”。
王鏊回到家乡苏州的洞庭东山,建了几间房子,决定从此不再出山,他在诗中说“归来筑室洞庭原,十二峰峦正绕门,五亩渐成投老计,三台谁信野人言”,诗里写了周围的景色,也表达了对官场失意的愤懑。
有一年,洞庭山柑桔受寒潮侵袭,几乎全部冻死,果农生活异常困苦。有感于此,王鏊写了一首《橘荒叹》,诗中慨叹“我行洞庭野,万木皆葳蕤,就中柑与橘,立死无孑遗。”
又有一年,家乡遭受台风袭击,大雨滂沱,树木连根拔起,民房被刮倒无数。王鏊拿出钱来救济乡亲,可受灾的人家太多,自己的一点积蓄实在是无济于事。还有更悲惨的,很多人都被大水冲走,葬身鱼腹,王鏊悲愤地写下“沿江滨海万人家,一半漂流餧蛟鳄”,给予灾民无限的同情。
明朝中期的税赋十分沉重,苏州以富庶闻名天下,可农民也喊受不了。王鏊觉得不合理税制非改革不可,他在《悯松歌》中发出了“来年征税总类比,谁采野老民风歌”的不平之鸣。
王鏊一生留下了许多关心人民疾苦的篇章,尤其在晚年,他以深情的目光关注着社会底层人的生活,他的眼神始终不昏不花。
□俞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