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健康

入秋养生 健脾养胃是关键

  •   有人说,小朋友不爱吃饭,是脾胃虚弱;也有人说,自己因为脾胃虚弱所以减肥总是失败;还有人说,已经立秋了,可以好好调养脾胃了……最近一段时间,山西晚报记者听到了不少关于脾胃虚弱的症状及调理如何调脾胃的建议,这些说法对吗?脾胃不和有什么表现?究竟该如何调理脾胃?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中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李向哲。
      A 诊断:
      脾胃不适要辨病因
      李向哲介绍,“入夏无病三分虚”,经过苦夏的煎熬,老年人、儿童、体弱者,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亚健康状态者,由于抵抗力低下,他们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除了容易呼吸道疾病外,脾胃往往很虚。“夏季高温会让我们胃口下降,不思饮食,出现体力下降、疲乏倦怠、体力下降的情况,而且夏天的暑邪会‘耗气伤津’,其中的气主要就是指脾之气。”他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中医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出自于《黄帝内经》。意思是说脾胃是人体后天养生的根本基础。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中枢,是人体运化水谷精华的器官,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影响身体的养分吸收和排泄,影响身体的健康。中医学认为,脾胃不仅仅是一个消化器官,更是一个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
      在人体中,脾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吸收后,将养分传递到其他器官,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因此,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养分就不能被有效地分解和吸收,这将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的产生,甚至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但脾胃虚弱也是分情况的,“就拿孩子不爱吃饭来说,可能是因为零食吃多了而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的脾胃虚弱。”李向哲说,而中年人的脾胃虚弱,也有两种可能,如果身材瘦弱,可能是体内“多火”导致的消化不良,需要“祛火”;如果身材肥胖,则可能是身体多湿多痰引起的,则需要养脾、祛湿、祛痰。“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B 健脾:
      忌食生泠适量进补
      李向哲介绍,脾胃不和主要是脾和胃的功能不协调,脾胃不和的主要表现有:脘腹胀痛、胃脘嘈杂、食少纳呆、嗳气肠鸣、大便不调等。而一老一少这两类人,一个脾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一个脾胃功能开始逐渐走下坡路,除了他们需要注意脾胃的保养外,还有一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脾胃功能。“比如大病初愈的人,这时候的脾胃功能相对来说比较虚弱,因为此时气血不足,所以需要特别留心。”李向哲说,其次,感冒之后的人,感冒会耗伤人体的气,其中主要就是脾气,此时就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肥甘厚腻,因为这时候的脾胃没有办法很好运化食物,可能会使得感冒复发。“还有就是暴饮暴食的人群和爱生气的人群。”李向哲说,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情绪都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对于入秋后健脾,李向哲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点就是秋不吃瓜。”他说,秋后虽然天气尚热,但是阳气已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长,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秋天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很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如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因此要适可而止。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也并非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尤其是手脚冰凉、经常大便稀、容易感冒、一吃生冷食物就腹泻以及脾胃虚寒的人如果要吃水果,可以选择一些温性的水果,如桃、苹果、柚子、木瓜等。还用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如冰水、雪糕等。
      同时,注意腹部的保暖。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之后降水增多,天气逐渐转凉,做好腹部的保暖是基础,以免寒凉之邪对腹部产生刺激,透过皮肤、脂肪和肌肉影响到肠胃。
      在做好这两点后,李向哲还建议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适量进补。秋后天气转凉,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在这时候会逐渐好转,因此这时候不少人都会选择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了。“但注意不要盲目补。”他说,突然大肉进补很可能会超过脾胃承受能力,导致运化失常,湿热内生,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反而伤身,要均衡进补,注重膳食搭配,根据个人体质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还有就是建议大家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进行运动,比如打打太极拳、八段锦。”李向哲说。
      
    C 建议:
      防秋燥以养阴为主
      李向哲提醒,初秋除了健脾,很多人还容易被皮干、鼻干、咽干等一系列“燥”的症状困扰,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防秋燥,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因为秋季天气燥,我们养生就要注意养阴。”李向哲说,而养阴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同时,他建议人们要多走进大自然,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但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锻炼要适度,运动时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出过多会损伤人体之“阴”。
      另外,李向哲提醒,秋季养生还有一些不得不提的禁忌。比如:无病进补、不分虚实、以药代食等情况。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损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不分虚实”则指的是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药补不如食补,这很多人都知道,但也有一些人重药物、轻食物,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在遵医嘱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食材进补。”李向哲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8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6期

    • 第2023-08-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