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对话二十八星宿”早期古建暨星空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晋城博物馆举行。
晋城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古建博物馆”的美称。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该市现存古建筑5447处,元代及元代以前古建筑132座,占全国628座的21%。
在晋城众多的早期古建中,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像便独具代表性。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绝顶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也对元代之后的古代雕塑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今雕塑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八星宿像在全国现已发现的古代塑像遗物中尚属孤品,是一座奇特神妙的道教艺术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此次活动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晋城市文物局、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办,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山西文物博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晋城市融媒体中心具体承办。学术交流前,晋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与山西德源集团就星空研究战略合作进行签约。
“对话二十八星宿”早期古建暨星空文化学术交流会大咖云集、高朋满座,邀请到数十位来自省内外古建、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索、研讨晋东南古建彩塑壁画背后的文明密码,深刻解读二十八星宿彩塑的艺术特色、美学价值、人文精神,是晋城市历年来规格最高的一次文博盛会。
学术交流中,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主席、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季分享了把二十八星宿打造成晋城核心文化IP的观念。“二十八星宿是晋城独有的文化资源,从目前的史料可以推断,二十八星宿深远影响了我国古代的农业、数学、天文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把二十八星宿开发成晋城核心的文化IP,它就会在整个吃、住、行、游、娱、购中形成一系列的文化衍生品,也会形成晋城独有的文化符号。”
李季建议,要高度重视二十八星宿的文化开发和文化衍生品的产业体系打造,希望能尽快看到二十八星宿在晋城文化旅游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山西,更是第一次来到晋城。”卢瑜是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长、副研究员。在交流中,他表示,此次参加活动深刻感受到了二十八星宿文化的魅力。“这些彩塑通过人物造型,鲜明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这二十八星宿就是对天文思想具体的落实和呈现。”
卢瑜说,二十八星宿值得向更多人推荐,让更多古建爱好者来仔细品味,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具有中国传统天文学特色的彩塑群,更深刻地领略中国天文学及雕塑艺术的博大精深。
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晋城博物馆馆长张建军对晋城的古建和星宿文化作专题推介。“此次交流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外宣传晋城以及晋城古建背后的文化底蕴。”张建军说,学术研讨邀请清华大学、中国长城研究院、北京天文台等各路大咖共同来研究探讨,更是弥补地方文化研究的不足,同时更好地和全国各大科研院校融合起来,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参加交流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精彩分享,让更多人深刻感受到了古建文化和星空文化的无限魅力。“古建文物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质,它们凝结着这方水土先民们的智慧。专家们的分享讲述,仿佛在我面前徐徐打开了一幅珍藏千年的美丽画卷,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向我们扑面而来。”古建爱好者许佳慧说,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读,自己更清晰地读懂了晋城这些古建瑰宝的过去和现在,同时他也被这样的文化所震撼。
当天下午,“对话二十八星宿”早期古建暨星空文化学术交流“茶桌会议”活动在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与晋城市本土文化专家、爱好者展开一场茶桌对话,进一步探讨晋城市星空文化和古建历史价值。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 通讯员 袁泉 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