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在中国,秋天有两个重要节日,都和女性相关,都和男女之情相关。
这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作为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很自然就从农作物的生产和收获、天象的变化联想到人的生灭聚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诗歌中偏重春秋两季,其中古代爱情故事更是把春秋变成了感情发展的主要背景,但凡恋人们一见钟情、生离死别这些关键情节,都一定有春秋二季。
情的发展也和季节本身的自然现象相连,《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在“花落水流红”的春天相见种下爱情,在“碧云天”的深秋分别。
杜牧的这首《秋夕》很明白写的就是秋天的夜晚,诗中提到了这位宫女在坐看牵牛星、织女星,大致也是在农历七月、八月之间,七夕节和中秋节的前后。
“七夕”和“中秋”都流传着一对情人的故事,也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七夕”是织女盼牛郎、“中秋”是嫦娥等后羿。我们细读这两个故事,发现其中有共同点,这都是一场爱情悲剧,两个悲剧故事的核心问题是爱能否跨越阶级和偏见。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凤凰男和白富美的结合,织女是仙,牛郎是人。女方是天帝的孙女,男方是人间的农夫。织女下凡嫁给了一个普通的人,天帝震怒,用天河将二人分开,只允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搭桥相会一次;“嫦娥和后羿”的故事,是身份掉了个儿,这次是国王和灰姑娘的结合,后羿是人王,嫦娥是凡人,后羿面对成仙的不死药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而凡人的嫦娥却拒绝不了这种诱惑,义无反顾背叛了后羿的信任,吃了不死药,也从此成为一个孤独的神仙,永驻广寒宫。
两位女主角都获得了神仙的身份,也都以孤独收场,只留了一抹亮色——牛郎年复一年在等着七夕这一天来和织女相见,恰恰是异地恋,成为了这个爱情故事的主题;“分别”成为了这段旷世绝恋的关键证据。
还是说回这首诗,了解了织女和嫦娥的故事,你再来看这首诗,会首先明白,这个宫女的凄凉不是被遗弃、被冷落,而是和织女、嫦娥一样,人与人之间爱能否跨越她的社会身份呢?
皇帝和宫女的爱情,终究是孤独。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不可能属于宫女;宫女却只能等待着皇帝,只能属于皇帝,这是一个注定的命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有火烛、有月光,银烛是白色,秋天的月光也是白色,画屏本是皇宫的高级奢侈品,可见这位宫女养尊处优,并不为生计发愁。这个屋子此时却没有一点温度。一个“冷”字说明一切。
“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是用轻薄纱质的团扇,在古代国画和瓷器上,都是美丽仕女手中的装饰品,可见宫女之美。“扑流萤”可见宫女之年少。扑飞虫这是少女之乐,《红楼梦》里宝钗在园子里拿着团扇扑蝶是她少有的青春少女模样,把白天换成黑夜,扑蝶变成了扑萤火虫,我们的心也从青春洋溢的春天,走到了冷风四起的深秋。
第一句说“画屏”,可见仕女在豪华的房间里,第二句“扑流萤”,她走到了夜晚的庭院中。
烦闷心寒,夜不能寐。
深夜、少女孤身、在庭院中和萤火虫追来追去,这是一个如鬼魅般的场景,一切都隐入夜色之中,只有零星的萤火虫游走,一个孤独的身影闪现其中。
“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是皇宫的台阶,这是王朝的每一个男性终生趋之若鹜的地方,每一级台阶都有无数的人想挤进去。只是对于宫女来说,这台阶此刻和夜色一样,冰凉如水。她想要的不是这台阶、这画屏、这银烛,她想要的是什么呢?
“坐看牵牛织女星”,扑着流萤,她终究成为不了可以四处飞走的流萤;天阶很冰,但自己也和它一样可能要永远留在这里。于是她跑不动了,心也死了,坐在了台阶上,仰望星空,看着头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一年哪怕只有一日相聚,剩下364日的隔岸相思也抵得上,这是她向往的爱情。
那20光年之外的微弱星光,成了她心中最暖的东西。
十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