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沉默的保温瓶

  前不久,我在老宅的一隅发现了几只保温瓶,那是多年前村委在教师节期间赠送的纪念品。如今,时光流转,许多年轻人对保温瓶的印象已渐渐模糊,然而在我们那个岁月里,保温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一种难以忘怀的记忆。
  母亲向来心灵手巧,许多生活中的难题在她面前都如掌中游龙。回忆儿时时光,一家人为了节省时间,在上坡劳作时中午不会回家吃饭。然而,母亲总能巧妙地解决这个难题,她将甜酒粑放入保温瓶中,随身携带几只碗。午餐时,母亲拿出碗筷,从保温瓶里倒出美食,有时是糍粑,有时是黄糕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甜酒,顿时全身慢慢又有了力气。
  此外,母亲还会煮甜酒蛋、稀饭等食物,同样用保温瓶盛放,以保持恰到好处的温度。倘若母亲独自在山坡上劳作,保温瓶里甚至还藏着她的晚餐,这一切都彰显了母亲的智慧与毅力。
  在保温瓶内空无一物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乐于拔开其塞子,此时内胆熠熠生辉,再将瓶口轻轻贴于耳畔,便能聆听到“嗡嗡”的声响,这种趣味无穷的行为使我们沉迷其中,乐此不疲。在那个时刻,母亲的眉头不禁轻轻皱起。她反复嘱咐我们要格外小心谨慎。彼时,保温杯尚未普及,我们只能依赖保温瓶来保持茶水的温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当我们在田间劳作口渴难耐时,从保温瓶里倒出一杯热腾腾的苦丁茶,那种芬芳的味道仿佛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让我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感受到了一丝宁静与美好。
  在我求学的那段时光里,学校的食堂后方,有一排热水龙头,冬日里常常弥漫着热气腾腾的气息。晚餐过后,同学们便用保温瓶盛满热水带回家,这热水主要用于洗脸洗手,偶尔也用来沏茶。有时候,晚自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相约一起前往打热水。我们从宿舍出发,穿过教学楼、操场,沿着拐角处那棵硕大的核桃树前行,下了台阶再向前走数十步,便可抵达热水供应的地方。人多时需排队等候,而人少时则可以直接打水带走——这种时刻仿佛中了大奖一般令人愉悦。
  有时候,走在校园的小径上,耳畔突然响起“嘭”的一声,那是保温瓶瞬间破碎的响动。而紧接着,若传来一声惊呼“啊”,那必定是女同学的保温瓶破碎了。遗憾的是,并未有人提供所谓的“炸裂保险”以供理赔。一旦发生爆炸,大家不得不自行购买新保温瓶。
  保温瓶,这个平凡的生活小物件,有时却能在无意间成为点缀生活、留下温馨回忆的元素。记得有一次,我手持热水瓶走回宿舍,恰逢一位同学举着相机为他人留影,于是我在镜头前轻轻一笑,他便为我定格了那一刻。有时候,我们会在黑板前摆上保温瓶,几个好友一边出着黑板报,一边闲聊,待出完报后,再去打热水。宿舍里,被子叠得如军旅般整齐划一,牙膏牙刷在桌子上显得井然有序,而保温瓶则安稳地躺在桌子底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这种校园生活,让人回味无穷。
  工作后,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村委会精心准备了一些纪念品,以表达对教育工作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些纪念品有时候是一只精致的烧水壶,有时候是典雅的保温瓶,每件都用红油漆书写着几个大字:“教师节快乐!”这些简单的礼物,虽然不奢华,却蕴含着浓浓的心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来自村民们的关爱和祝福。记得有一年,同为老师的父亲、哥哥和我各自领到一个保温瓶,拎回家后母亲非常开心,说这些保温瓶可以用好几年了。
  有一次,我带孩子前往县医院住院。手里正好提着一只由村委发放的保温瓶,它在我手里格外醒目。在病房里,一位年长的病友注意到我手中的保温瓶上所写的字,突然间,他热情地向我走来:“您是位老师吧?教师这个职业真是崇高啊。虽然我自己没有读过很多书,但对老师这个职业怀有深深的敬意。”这句简单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保温瓶带给我的一丝自豪感。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许多曾经陪伴我们走过时光的东西,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被淘汰,成为历史的尘埃。譬如说,那些安静地蹲守在屋角的保温瓶,每当我踏上回乡之旅,偶然瞥见它们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淡淡的怀旧之情。
  然而,那些保温瓶并未如母亲所言那般经久不衰,而是迅速地淡出了生活的舞台,默默地躺在屋子的角落里。在岁月的深处,它们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让人不禁回忆起那些温馨的小故事和那段逝去的美好时光,以及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

□赵仕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