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苍白、头晕、乏力……难道贫血了?一说到“贫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缺铁性贫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它和普通贫血区别大吗?该怎么“补铁”呢?对此,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涛,请他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A 诊断:缺铁是直接病因
王涛介绍,生活中贫血的人有不少,但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贫血不是病名,而是一种症状。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身体缺乏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导致的贫血。“铁参与组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当身体缺乏铁时,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血液中的红细胞无法正常携带氧气,人身体无法获得足够氧气,变会出现乏力、气短等贫血表现。”他说。
导致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铁”元素的缺乏,一般是因为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导致,或者是本身出现了铁吸收障碍以及铁元素丢失导致的。“比如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期需铁量增加,但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或者是婴幼儿、青少年因为偏食等原因造成了缺铁的情况。”王涛说。
临床上,出现缺铁性贫血后,会出现脸色苍白、乏力、易疲倦、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方面的变化,还有人会出现失眠、脱发的情况。儿童如果缺铁,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的情况。
B 数据:幼儿、女性多高发
据统计,我国民众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达20%,而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称: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病率最高,我国2岁以内婴幼儿贫血率达到31.1%。其中,“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铁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如果宝宝缺铁,不仅会引起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影响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智力发育障碍和免疫功能下降,宝宝极易患上感染性疾病等。“我们血液的颜色红色主要就是红细胞的颜色,贫血就是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减少了,如果贫血了,肉眼就可看到孩子有面色、口唇、眼睑、手掌、甲床等部位苍白的情况。”王涛说,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乏力、易疲劳、不爱活动、嗜睡、气短这些表现时,最好前往医院做个血常规的化验检查,以确定是否贫血。“需要提醒的是,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做血常规是不需要空腹的,不要觉得我吃了饭,就不能做血常规了,而耽误后面的一系列治疗。”王涛说。
至于为何缺铁性贫血更偏爱女性?王涛解释道,这和女性每月都要经历一次的“大姨妈”分不开,这本身就会造成部分铁的丢失。而有的女性会有月经过多的情况,长期下来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另外,女性日常饮食摄入量较男性少,同时更多的女性偏爱蔬菜、水果,而动物肝脏、红色肉类、鱼类及其他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这时也会引起身体本身铁储备不足。“孕期、哺乳期除了要满足自身的铁需求,还得养育孩子,这都会丢失或损耗自身的铁。”王涛介绍。而在最新发布的《女性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管理(2023亚洲专家共识)》中,专家们反复呼吁预防,建议妇女特别是孕妇,不论是否贫血,都应注意补铁。
另外,对男性来说,痔疮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一大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C 治疗:应以“补铁”为主
王涛介绍,目前来说,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方法,但剂量的多少,要根据个人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由医生来评估。“还有一点要注意,不是说你补充了铁之后,相应的检验指标提升了,就能够停药了。”他表示,临床上,他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反复进出医院来治疗缺铁性贫血,经过问询才发现,这些患者大多都是补充铁剂后发现身体的各种指标提升到正常范围后,就自行停止补充铁剂了,“有的可能补了一个月,第二个月就停了,但实际上,临床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周期是3到6个月。”王涛说。
另外,有些患者存在胃肠不能吸收或需要快速补铁的情况,那就需要选择静脉或肌注铁剂治疗。
“生活中还是建议大家正常吃饭。”王涛说,以往进行义诊时,他经常会碰到一些孩子或老人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情况,“有些孩子是因为摄入不足,老人们可能是因为吸收不好。”他说。人体缺铁时,若想通过饮食来改善,应该增加瘦肉和动物肝脏的摄入量,因为瘦肉和动物肝脏中含有大量的血红素铁,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改善人体贫血状况的效果较为明显。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在内的红色瘦肉,都富含血红蛋白铁。这些红肉不仅含铁丰富,而且有高达20%以上的吸收率。动物肝脏中也含有丰富的铁,是理想的补血食物之一。例如:猪肝每100克的铁含量高达25毫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补血大有帮助。但要注意不可大量食用,可以卤制、爆炒、煮汤,建议和绿色蔬菜搭配。
另外,铁是补血的重要原料,但还有很多辅助的原料需要同时补充。比如,适量地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A,还有适量的蛋白质,都是补铁过程中所必需的。
D 释疑:咖啡奶茶会致铁流失
前段时间,有一位网红发文称,“一天喝2杯咖啡,我缺铁性贫血了。”从她发布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到,铁蛋白仅2.1,血红蛋白仅64,“两个数值都低得可怕。”对此,王涛表示,当代职场人将咖啡当作“续命神器”,不仅每天早起一杯,有时下午茶也会再喝上一杯。而除了提神,也有不少人每天早起空腹饮用黑咖啡,认为其有提升代谢、帮助减脂的作用。“实际上,作为一种合成制品,咖啡里的营养素含量很少,对身体是没有益处的。”王涛说。
另外,有媒体报道,不仅是咖啡,过量饮用奶茶也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事情就发生在湖南长沙,有媒体记者从长沙市第四医院了解到,该院近半年也接诊过相关患者。据介绍,患者为一名在长沙读大学的女生。因为频繁出现头晕、乏力,在爬楼梯时差点晕倒后来到医院就诊。经血常规检测,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竟只有39g/L(正常值110-150g/L),患者立即被转到血液肿瘤科诊治。入院后,抽血结果显示患者血清铁蛋白低于成年女性正常值,最终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咖啡、奶茶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吗?对此,有相关专家给出了意见:奶茶中的牛奶含磷较多,磷可和铁结合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影响铁的吸收;而咖啡中鞣酸类物质极其容易和血液中的铁元素结合,生成较难溶解的盐类物质,从而抑制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这些,都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E 提醒:这些补铁误区要了解
1、吃红枣补铁、补血
说起补血,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红枣”了。红枣属于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由于人体对不同铁的吸收率不同:动物性食物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植物性食物高,所以,如果仅靠吃红枣来补血,即便每天吃一筐红枣,恐怕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铁锅炒菜补铁
使用铁锅炒菜,虽然能增加菜肴中的铁含量,但这些铁都是无机铁,而人体吸收时,需要吸收有机化合物形态的铁,又称血红素铁,而来自铁锅中的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并不高。因此,单纯用铁锅炒菜补铁并不合适。
3、吃菠菜补铁
也是补铁、补血食物中呼声较高的。但事实上,菠菜的含铁量在叶菜里实在算不上高,且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菠菜中大量的草酸,即使焯水依然含量不少,也会影响铁的利用率,同时还会干扰其他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4、多喝牛奶、多吃蛋黄有益补铁
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它的含铁量非常低,人体吸收率也只有10%左右,所以我们能吸收利用的部分也很少。而蛋黄虽然含铁量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而且会产生抑制身体吸收铁质的蛋白质。因此,这两种食物对因缺铁造成的贫血都没有太大的帮助。
5、血红蛋白正常就停铁剂
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在患有缺铁性贫血后尚能遵医嘱服用铁剂治疗,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就自行匆匆停药。其实血红蛋白正常后并不能马上停用铁剂,此时如未能及时添加含铁辅食仍有发生贫血的可能,应继续补铁4-6周以便恢复机体储存铁的水平。
6、蔬菜水果不利补铁
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