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艺文

乡土家园——一个摄影家镜头下的传统村落

有“茨字号”长城的茨沟营

  •   茨沟营位于忻州市繁峙县神堂堡乡,距县城78公里,与河北阜平县交界。村庄四面环山,小溪穿村而过,周围群峰耸立、林木葱郁,是太行山深处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村庄。2012年被列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茨沟营原名茨沟村。明中期庚戌之变(1550年)后,为加强京师防卫,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茨沟村被选为倒马关路下属的驻军营城所在地,故而改称“茨沟营”,修筑的军堡因而得名“茨沟营堡”。茨沟营堡又叫应关城,为明朝内长城重要城堡之一,是通往五台山的关口。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周长1.5公里,破坏严重。
      走进茨沟营,首先看见的是石砌的外城城门。基座砖砌,券洞贯穿东西,城门镶嵌明万历年间石匾一块,阴刻楷书“应关城”三字。城门边不远处为明万历九年(1581年)所建的碧霞祠,即奶奶庙,至今基本保存了原貌,院内有两棵高大的松树。碧霞祠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十八都有庙会。这个村庄小庙就是我国著名战地摄影师沙飞拍摄日俘遣返时激动唱歌的地方。
      茨沟营原有东、南、西三门,现只有东门尚存。东门城楼为双重门楼,砖券门额上镶嵌明万历年间的石匾,上书“应关城”,券洞上修筑有三间硬山顶关帝庙,一半的重量在券洞上,另一半悬空在门洞外边,靠几根木柱支撑。关帝庙内有“新建楼阁碑记”碑,落款时间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
      走进村里只见到处都是用石头建起的房子,连山脊上的长城也是石头砌成的,其北面山顶尚存敌楼一座,为全村最高点。茨沟营据传为明末“茨字”防线的军属村。“茨字号”长城为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是明代内长城的一部分。据专家考证,“茨字号”长城总共有34个敌楼,大多数现在还保存完好。茨沟营的长城正好把茨沟营包住,而且茨沟营位于茨字号长城的西部。从敌楼的号码和村庄名字推断,茨沟营很有可能是茨字号长城的“大本营”。
      时代变迁,昔日显赫的茨沟营已繁华散尽,如今的茨沟营是个人口不足百人的偏远山村。

    吴根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09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7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5期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