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以说是我们最熟知的慢性疾病之一。但是由于起病缓慢,病程时间长,且常常缺乏外在表现,高血压又非常容易被忽视或轻视。“就是测量的血压有点高,顶多会头晕,其他的没啥影响!”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刚刚过去的10月8日——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省城太原的市民们都有哪些途径了解、认识高血压呢?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A 疑惑:
年轻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高血压现患人数约2.45亿,患病率达27.5%,也就是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在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来临之际,太原市卫健系统就围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指导市民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0月8日当天,在省城桃南一社区,山西晚报记者看到了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迎泽区区卫体局、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的义诊。
“大爷,您平时吃的什么降压药?”“您的血压控制得还行,说明饮食上该注意的都注意到了。”“您和老伴平时吃饭是不是口味比较重?”……在活动现场,除了免费为市民测量血压、血糖外,参与义诊的医务人员还耐心地询问着市民在生活中对高血压的控制情况。
市民王先生今年70岁了,在测量完血压后,他高兴地放下了自己挽起的袖子。“我是去年春天才查出来高血压的,当时是因为头晕差点摔倒才去的医院。”被确诊高血压以后,王先生原本是不信的。“我看周围有高血压的都比较胖,可我一直都比较瘦,怎么会得高血压呢?”后来,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他才知道,自己的患病原因和饮酒脱不了关系。这一年多来,王先生不仅戒了酒,还按时服药,头晕的状况就再也没发生。
“大夫,我有高血压,那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也过来查查?”人群中,市民王女士的提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是呀,这个病可能会遗传的。”“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高血压都是熬夜熬出来的。”“可不是吗,我们邻居家那男的,好像才40岁出头,也开始吃降压药了。”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讨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为什么现在中青年患上高血压的人变多了?
B 释疑:
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病率
针对市民们的疑惑,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旭红。她表示,作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会增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超重肥胖、不运动、生活不规律、熬夜、饮食高脂高盐,或者有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危险因素,也会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大大增加。”李旭红说。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在省城几家医院的高血压门诊中,大概超过两成都是年轻一点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长期精神紧张、生活饮食不规律等情况造成的。如果怀疑自己得了高血压,要及时进行检查,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 90mmHg,就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果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则应引起关注,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对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应及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有专家总结了年轻人高血压六大特点:症状不典型;轻度(1级)高血压居多(血压波动在140-160/90-100毫米汞柱);以舒张压(低压)升高为主;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家庭自测血压比例偏低;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为此,专家建议年轻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升高,要做好自我家庭血压监测,对自己的血压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至少监测一周的时间,每天可测量4个时段(清晨空腹、上午9至10时、下午3至5时、晚7至9时),并且记录数值。之后,最好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当发现自己的血压已经处于130~139/80~90毫米汞柱,这属于临界高血压,若能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便有逆转的可能性。通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后,若还无法将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内,甚至出现了上升趋势,应尽早到医院心内科或高血压门诊就诊。若自我监测血压持续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尽早到医院心内科门诊或高血压门诊就诊,接受高血压相关评估,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服用药物等。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如果年轻人发现自己血压升高也不必过度担心,绝大部分人适度运动、健康饮食、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干预有助于血压的降低,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的血压能够完全恢复正常。
C 提醒:
患者要注意保暖
在今年高血压日的各种宣传中,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很多医务人员都会提到“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就是建议大家通过限制盐的摄入、减轻体重、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以及保持心态平衡来降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明确,所有患者都应采用。”李旭红说,对老年人来说,首先是要“知冷知热”。不少患者的血压呈季节性变化,通常是夏季低、冬季高,因此,日常穿衣尤其要注意,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保持身体舒适感。尤其是最近,天气渐凉,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刺激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骤然升高。
在饮食上,每餐要求低盐、低脂,七分饱,多食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同时注意多饮水,避免引起脱水;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还有就是高血压患者要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平心静气。”李旭红说,在有了不良情绪时多与家人朋友沟通疏解,积极参加社交文娱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不能随意减药、停药,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由于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用药一定要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案,决不可照搬别人的用药经验、套用别人的降压方案。
此外,还要注意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及时掌握身体状况,以便就医时医生能对症下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有不少医生一再强调高血压诊疗的重要意义,目前仍有部分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不能及时知晓自身血压升高,未能规范诊治,导致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增多。“建议广大青年朋友一定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同时主动筛查、尽早治疗,把高血压扼杀在萌芽之中。”李旭红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