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把鞋穿好,再走过来呢?”吸引我的并不是多么清脆悦耳的声线,而是一种舒适宜人的语气,我不禁回头去寻找这句话投射的对象。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豁着两颗门牙,赤着两只小脚,分踏在反向的两只鞋子上,一步一挪地蹭着地面,向着正前方缓慢移动。循着他前进的方向,我看到了刚才那声音的主人。
一位年轻的妈妈,怀里还抱着不满周岁的另一个小孩,正巧就在我的邻桌落座。
“你可以现在就去洗手,也可以等爸爸回来一起去。”
“爸爸一会儿就来,我们等一等再开动,好吗?”
“你坐下来,站在凳子上很危险……”
话语轻轻。一字一句里,我捕捉不到一丝一毫的不耐和烦躁。五岁,半大的男孩子,正是调皮淘气的模样,可是他的妈妈,正用这世上最动听温柔的言辞和语气,细细安抚着这个年纪里特有的乖张跋扈。
相距很近,我自然没有错过搭话的机会:“他也是个男孩儿吧?”询问出声,我的眼睛落在这个妈妈怀里丁点大的孩子身上。
“是啊。”她笑语。
“这一个,你是不是原本更期待女儿?”我笑着问道。
她浅浅一笑,回应我的话却有些出乎意料:“你别这么说,他已经能听懂了。”
我思绪略停,心中不免又为这个妈妈折服了一把。
一个妈妈,两个孩子,我看着她,怀抱小的、眼望大的,明明是那么费尽心力都顾及不暇的事情,在她,却别有一番独到的自然顺畅。面对两个年龄的男孩,她好似分饰了两个角色,还在角色转换之间做到了绝对的游刃有余;但又好像不是,这样的两个角色更该说是异曲同工。
不一会儿,孩子的爸爸来了,一家四口一起用餐的过程,每一帧画面都很和谐。
吃到差不多,爸爸接过小儿子去了门口玩耍,她和大儿子还留在座位上。她迅速地将桌上的餐盒收拾利整,站起身来,语速稍快地对大儿子说:“来,快一点,我们要走了。”大儿子光脚踩下地来,开始四处寻找鞋子。一顿饭的时间,他始终都没把鞋穿回去。
“我觉得,下一次吃饭,你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不脱鞋呢?因为吃饭脱鞋……”她的话语又恢复了常速,结尾处还带有明显的省略意味。
“脱鞋不大好!”小家伙立刻接过话来,并开启了一长串自由发言,而她就原地静候着,等着这段讲话的最终完结。
“好,跟阿姨说再见,我们要走了。”看儿子穿好鞋,她用舒缓的语气说道。
小孩子在此处异常乖巧,认真看向我,仔细地道了再见。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久久未动。母爱亘古不变,连绵磅礴、无边无沿、无际无涯。可这个妈妈对孩子的爱却是与众不同,让我忍不住驻足、注目。
她清楚地知道,到底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又要如何把这满腔的浓情爱意化为涓涓细流来润泽、滋养他们。而她的孩子,真的也是不疾不徐、不紧不慢,不慌张、不害怕,如同睡在春天土壤里的种子,自由地破土萌芽,自由地安然成长……
□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