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穿城而过,为飞越城市的鸟提供了落脚点和栖息地。由于水质好,两岸植被茂盛,常见多种水鸟,隐在河边芦苇丛中休憩,浮在水面上啄食,或在浅滩上驻足、漫步。有水鸡、野鸭,还有白鹭。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鹭,细长的脖颈、双腿,临水照影、俯身啄食、昂首远眺,无不流露出鸟类的高贵气质。
有人在岸上支起架子来,目不转睛盯着相机,拍摄白鹭的一举一动。白鹭为摄鸟发烧友们提供了素材。白鹭不喜欢扎堆,而是这儿一只,那儿一只,孤身而立。偶尔扑扇起翅膀,一道细长的白,在空中划过,落在另一处。飞行和降落的姿态都很优雅。
最早知道白鹭这种鸟,是在小学课堂上,“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小时老家村南的河流未有白鹭,近二十多年来才见。河上初见白鹭时,我在镇上的宣传部门工作,曾和县报记者去拍摄。那位记者说,白鹭对生态环境很敏感,对栖息地特别挑剔,有了适宜它生存的环境,才会留下来,所以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也被称为“环保鸟”。
但我从未见过白鹭在空中排成一行,都是零零散散地飞。
老家的坡地里,常见野鸡,成群结队。有时在土路上散步,人走近了,才扑棱棱飞走,落在远处的草丛里。我小时,并不常见野鸡,后来听说是临近的乡镇一家养野鸡的,有一天笼子没关严,野鸡纷纷飞出来,在野地不断繁衍生息,家族逐渐壮大。后来,我见到那家养殖户,求证过这件事,确实如此。
如今,回老家后,我常到野地去转转,偶尔看到野鸡飞起飞落,真想问问它们,会不会感谢早年挣脱笼子投身大自然的祖辈们。但它们对我不屑一顾,它们的话,不肯讲给我这个大自然的贸然闯入者。
两只斑鸠常来我家窗台做客,我会放一些小米招待它们。它们夜晚栖身在哪里,不知道。喜鹊有鹊巢,在树上,远远地就能看得到。但它们的,很难见到。每每有暴风雨,我就担心它们,这两只斑鸠会怎样熬过这一晚呢。但第二天清晨,在窗台上,又会见到它们的身影。
鸟儿们有太多的秘密,无法知晓,除非你也成为一只鸟,终日与大地相伴,与天空为伍——这是何等的乐事。
□曹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