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眼睛曾经受过伤,但最近开始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去了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白内障;因为眼睛不舒服,所以用上了筋膜枪,没想到眼底出血,也被诊断为白内障……“像这样的病例每年都会有,有的人眼部受损,可能当下没感觉,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晶状体浑浊,所以眼睛受伤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病因。”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眼科主任董茂林提醒道。
意外碰撞导致眼睛白内障
省城市民小李今年20出头,说起自己的病史,他的语气里带着满满的懊悔:“要是当时能及时就医,可能眼睛现在还好好的。”原来,一年前,他打篮球时被人不小心打到了左眼。“当时很疼,但大家给我看了看,也没有眼底充血什么的,再加上我缓了一会就没事了,所以我就没在意。”小李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发现自己的视力在下降,厉害时甚至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那个时候以为是打游戏打的。”他说,直到一个多月前,他发现自己眼睛开始出现“白点”,才急忙到医院进行检查,被确诊为“外伤性白内障”,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经过手术,小李的视力恢复到了0.6左右,“医生说比预期好多了,但如果我刚受伤的时候就来就医,可能比现在还要好。”他说。
一次意外碰撞,怎么就引起了白内障?还要做手术呢?对此,董茂林表示,其实,门诊中像小李这样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并不在少数,而发生外伤性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拳头击打导致的眼球钝挫伤,有的是电击伤,前些年还有烟花爆竹导致的伤害……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晶状体受损,房水经囊膜破口进入晶体,引起晶体混浊。“外伤性白内障可能在眼球受伤后立马发生,也可能是几年之后才发生。如果不及时诊治,不仅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损害,还有失明的危险。”董茂林说。
儿童易受眼外伤家长要重视
董茂林介绍,外伤性白内障,指由于眼球钝挫伤、穿通伤、爆炸伤、电击伤以及眼内异物等外伤引起的晶状体混浊。常单眼发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轻度的外伤可导致晶状体浅层皮质混子,或局限性晶体混浊,较重的外伤可导致晶状体囊膜破裂,还可并发前房积血、前房角后退、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等。若合并有眼内异物,可因炎症反应或铜锈症、铁锈症等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那撞击一定会导致白内障吗?“不一定。”董茂林说,撞击眼睛有可能产生白内障,但并不绝对,因为外伤只是导致白内障的一种诱因,除外伤外,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如糖尿病、眼部炎症反应、营养障碍等。
有研究显示,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多见于儿童、青壮年。这是根据一组调查数据得出的结论:我国儿童眼外伤占全部眼外伤的12.38%-40.38%,1-3岁儿童,牙牙学语行动蹒跚,易跌倒触及地面石块、床头等;4-6岁,对周围环境好奇,常模仿大人应用锐利工具或玩具导致受伤;7-14岁的儿童步入学校,活动能力强,易发生使用工具、器材不当导致眼外伤。此外,爆竹、气枪子弹也是儿童致伤的常见原因。“这就需要提醒我们的家长,儿童时期易受到较重的眼外伤,致残和致盲率都比较高。所以,家长和小朋友们在运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睛,预防眼外伤。”董茂林说。
治疗手术为主防护需谨慎
董茂林介绍,目前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需要根据晶体出现的混浊程度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晶状体发生混浊是局限性的,对患者的视力影响比较小的话,一般可先采取随诊观察。但是如果晶状体比较混浊,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时,尤其是考虑到白内障的致盲性,一般会建议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但是,外伤性白内障治疗远比老年性白内障棘手,常伴有多种损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伤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时机,且术前和术后都要进行充分的抗炎和抗感染治疗。术后也需要注意眼部卫生,2周内避免脏水入眼;避免眼部受到外力撞击,剧烈运动或揉眼等;饮食方面,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注意遵医嘱定期复查。
“眼外伤除了会造成外伤性白内障外,还可能引起其他眼部疾病。”董茂林说,比如:眼内出血、眼眶骨折、角膜、巩膜破裂、视网膜脱落等眼病,会给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在孩子身上留下终身残疾,所以有效预防尤为重要。
“我们一般说外伤性白内障的预防,要从儿童做起。首先教育儿童不要持锐器打闹,不玩易使眼睛致伤的玩具,避免眼睛发生外伤。”董茂林说,而一旦发生眼外伤,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随时注意保护眼睛,机械工人、治炼工人要注意安全操作,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眼睛发生各种机械性损伤和放射性损伤。长期接触或从事微波工作的技术人员应戴防微波眼镜。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是关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今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老花眼一般在38岁左右出现,52岁以后老花眼的发病率接近100%。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据此估算,在我国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正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侵袭。但不可忽视的是,报告也同时指出,近年来白内障患病人群的年龄层次正逐步向年轻化发展,近年流行病调查统计,一部分刚过40岁的中年人体检发现晶状体已出现早期浑浊。
这是否意味着白内障正在年轻化?对此,董茂林表示,之所以会感觉年轻人比过去更容易罹患白内障,一方面是由于当前定期体检的覆盖面增加,加之年轻人对用眼健康的重视,因此不少年轻人在做眼睛常规检查时,就能及时发现白内障问题;另一方面,还有部分人群是因为在做其他项目检查时,偶然发现自己罹患了白内障。
“通常来看,年轻人到院治疗白内障,主要还是集中在高度近视群体、出现基础疾病需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的人群、眼外伤及糖尿病患者。”董茂林指出,年轻人罹患白内障的概率相比老年群体仍是少数,“年轻人需要注意自己的用眼健康,避免出现高度近视,但对罹患白内障不必过分恐慌。”
“对于青年白内障群体而言,在完成白内障手术后,不得不在青年阶段就戴上老花镜,这是让人觉得最可惜的地方。”董茂林说。日常接诊中,他就接触过一些患者,因为误以为白内障“老年病”,所以即便晶体查出“白点”,也仍未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白内障。而认知偏差一度让其几近失明……“所以还是那句话,一旦发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他说。
那么,现在年轻人习惯的熬夜、长时间看电脑等是否会诱发白内障?对此,董茂林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这些行为或许会导致近视,但不会引起晶状体浑浊,所以此类外部用眼习惯并不会直接导致白内障疾病的出现。”但如果已经出现白内障的相关症状,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就可能会导致症状的加重。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