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白洁)继《元中国时代》《前中国时代》《晚夏殷商八百年》之后,历史学者李琳之关于史前中国总结性大著《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近日由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对前三本书所构建的中国上古史体系的一个延伸、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华夏民族、华夏国家怎样滥觞、怎样形成这一终极问题做出的一个终极回答。
李琳之,山西襄汾人,历史学者。著有《中华祖脉》《祖先,祖先》《山西笔记》等十余部著作。长期以来,我们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为什么被华夏正统视为文化落后的“戎狄蛮夷”都自认为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戎狄蛮夷”像飞蛾扑火似的要不断地逐鹿中原?李琳之新作《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从考古学方面观察发现,自裴李岗文化至西周时期,中原族群的融合变迁可以明显地分成分流与汇聚两个阶段。距今9000-5300年的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是以中原族群向外分流、扩张为主;距今53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至西周时期则是以边缘族群向中原汇聚、交融为主。或许正是由于在距今9000年至西周时期,中原先民不断向外扩张、迁徙并与当地土著碰撞、融合,由此带来关于华夏记忆、观念的认同,才有了他们的后裔——周边地区各族群——在距今5300年至西周时期不断地逐鹿中原又不断地向外扩张景观的出现。不只是因为中原地区的人文自然环境要好于周边,更重要的还在于,这里是他们祖先曾经生存的故地,是他们祖先认定的“天地之中”,是华夏民族立地建国以告慰祖先的正统象征。西周时期,“华夏”民族意识被唤醒,“诸夏”“中国”等概念得以确立,华夏族群从混沌的自在阶段过渡到了主动的自为阶段。至此,“华夏”族群经过了从传说时代到夏、商、西周——总计6000年的民族融合演变史。《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作为重大历史问题提出,并且完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全书以考古成果为核心资料构建上古史体系,开拓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