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起、寒冬到。在故乡东北,每年一进阴历十月份,不住楼房的人们就会开始准备取暖工作。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安二层玻璃窗、糊窗缝、挂棉门帘等,但最重要的还是烧火炉。
烧火炉也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要清烟道、备柴草、劈木柴、买煤炭和煤球等。柴草要备两种,一种是易燃的软柴,多数是稻草类的;一种是耐燃的硬柴,通常是木头。软柴放在最下面,由它先把硬柴点燃,硬柴再把冰冷坚硬的煤块烧着,炉火便越烧越旺,屋子也变得越来越暖和。
火炉有多种,从材质上分,有砖炉、铁炉。从是否与火炕相连,又分为地炉和炕炉。此外,还有内套锅炉连接暖气的和连接炉筒的。
火炉是否好烧,常与烟囱或火炕有密切关系。太畅通了,热量都顺着烟道跑了,如果烟道狭窄,又会导致炉火不旺甚至返烟。所以,住平房的人家对烟囱和火炕非常重视,甚至还有一些专门以盘炕和维修烟道为生的人,盘炕技术高超的还被称为“炕仙”。
炕盘好了,火炉搭起来了,柴草木炭煤都备足了,一家人就坦然地面对着冬天的来临。北风呼啸而至,大雪纷纷落下,炉火喘着粗气,卖力地把火炕、炉筒、暖气烧热,老人坐在温暖的炕上哄着孙子,打着扑克,拉着家常;主妇用炉钩子捅捅炉篦子,往炉膛里添上一铲煤,再把需要烘干的衣物放在暖气片前。忙完这些,火炉上面水壶中的水也已烧开了。
火炉可以烧水,还可以烧饭、做菜,尤其炖菜最好不过,因为它本身可以看作一个灶。有时候,外面下着漫天大雪,同事或朋友会聚在某一家,凑几个菜,傍着火炉,举酒闲聊。炉火熊熊,炖菜咕咕,暖气和香气源源不断地袭来,酒味菜味掺杂着友情和生活的趣味,在火炉周围形成一个小小的温馨的世界。“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围坐红泥小火炉,煮酒谈今夕。”隆冬因火炉的存在而不再寒冷,生活因友情的存在而丰富美好。
即使没有客人来,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也是把火炉烧旺,然后再去做别的。晚饭后,一般都是靠着暖气或炉子,捧一杯茶,听着炉火燃烧的声音,看电视、聊天、阅读、沉思,都是莫大的享受。
如今,很多乡村都盖起了楼房,集中供暖,但仍有不少烧火炉的平房存在。每到冬天,这些房屋的顶上就会升起一股烟柱,如同一面面旗帜在风中飘荡,它们是农耕文明最后的守望,也是工业文明难得的诗情画意。
□刘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