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子夜

千年古槐下拜仰狄公

  初冬的太原狄村街上依旧人、车川流不息,繁忙喧嚣。路边的狄仁杰文化公园古朴庄重,红色的仿古建筑群在冬日里似乎显得更加阔肃威严,几株尚未落完树叶的国槐轻轻悄悄间掷一片叶子给大地,无声无息又引人遐思。拨开历史的云烟,这里曾经是唐朝名相狄仁杰的家乡,如今的狄仁杰早已作为太原人民的骄傲,被万千百姓所传颂敬仰。
  一座城市的发展可以有千百种形式,但影响它前进方向的,是其骨子里挥之不去的历史文化。而历史名人则对历史文化的绵延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狄仁杰文化公园总占地面积1.7万余平方米,其中景观面积约13557平方米。公园由狄梁公祠、狄公故居、历史文化研究中心3处仿唐建筑及清波榭、廉池和游客服务中心组成。整体园林绿化、水系、叠石与景观建筑布局师法自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美景,以满足游人游览休憩需求。整个公园围绕“文化建园、以文化人”之理念,深度挖掘并州名人狄仁杰以廉为本、以廉为成、倡导节约、反对奢靡的精神品格,也是弘扬廉政文化、讲好太原故事、建好美丽龙城的新阵地。
  “游太原、读历史、赏美景”,狄仁杰文化公园不仅代表着太原城悠久雄厚的历史人文,更彰显了龙城的文化精髓与灵魂。走进公园,门口赫然立着一尊塑像,只见他巍然挺立,一手微曲,一手捻须,神情自若地目视前方,淡然而镇定。公元630年,正是唐贞观四年,这一年正月,李绩在白道败突厥、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三月,各族君长诣阙请唐太宗称天可汗,此后给西北各族首领的玺书中,均署名“天可汗”。正是在大唐帝国蒸蒸日上、一派繁盛的年代,狄仁杰出生在太原一个官僚家庭,祖父狄孝绪官至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他幼年即开始刻苦攻读、专心致学,后明经及第。一生跌宕起伏,但始终刚毅正直,不畏权势,直言力荐,终成一代名相。正如蔺仁基的评价: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站在一棵相传为狄母手植的已有1300多年的古槐树下,看着狄母槐荫教子的一组雕像,想狄母陪着儿子一起饱读四书五经,循循善诱,不失时机传授家风古训。这种精神上的力量自小便在心中萌芽,成为一盏高高擎举的明灯,指引着狄仁杰的人生道路。从留存至今的史料来看,文人墨客、正史野史均对狄仁杰褒奖有加。唐代有高适、杜甫等14人;宋代(含金代)有苏轼、欧阳修等25人;元代有王奕、郑玉等5人;明代有危素等27人;清代有傅山、陈廷敬等26人……这些大家们虽然评价角度不同,表述各异,但无一不对狄仁杰表达真挚的敬意。宋仁宗宝元元年,范仲淹被贬途经彭泽县,拜祭了此间的狄梁公祠,他为狄梁公的功德所感动,写下了一千九百零七字的《唐狄梁公碑》。后经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及元朝书法家赵孟頫书写刊碑。此碑因狄仁杰为人一绝,范仲淹为文一绝,黄庭坚书法一绝,故被称为“三绝碑”,复刻碑展示在狄梁公祠东、西碑廊中。
  如今,这株1300多岁的唐槐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郁郁葱葱,成功入选全国绿委“双百”古树,成为最美槐树之一。又被太原市确定为“国槐一号”重点保护名木,被许多著名古树专家称为“活的文物”“古树之最”。
  狄仁杰的声名,是仪凤元年(676年)升任大理寺丞后,他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将涉及人数近两万人的案件全部结案,且无冤诉者。为维护当时的法律制度,他甚至犯颜直谏。不久,迁任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后再任度支郎中。唐高宗驾幸汾阳宫,并州长史李沖玄担心风雷会惊吓到高宗,计划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避开妬女祠,狄仁杰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使内外相安,郡人为他勒碑颂德。垂拱四年,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扶正了民风。同年九月又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前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叛乱一案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家属牵连达5000多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百姓,上武则天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一部《神探狄仁杰》塑造了狄仁杰东方福尔摩斯的神探形象,但细细追究,他之所以“神”,根本是因为他对百姓的深深爱戴和体恤,所谓“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他的政治主张和施行措施,都能注意到百姓。宁州、丰州、豫州、彭泽、魏州等地的百姓,为纪念狄仁杰,纷纷为他建了德政碑或祠堂。而在自己家门前大槐树下盼儿归来的狄母,一年又一年,春风拂过,季季花开,却始终不见儿子归来。日久天长,这棵槐树似乎也明白了狄母的心思,树枝向西弯曲,为母盼儿而低垂枝头,于是便有人称这弯曲的树枝为“盼儿枝”。
  然而狄母不知道的是,并州为官的狄仁杰时常会在公务之余,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看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就会不由得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然后久久伫立,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白云亲舍,那是他拳拳的孝心啊。这份孝心让他推己及人,主动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远行公干,只因郑崇质的母亲年老体弱,他希望同僚能够多尽孝心。
  当71岁的老宰相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矣”!
  垂瞻古槐,拜仰狄公,大概,在这所公园里时时都会发生。移步换景之中了解一个人的生平,感悟其伟大的精神,并当成一种闲谈的话题,便会在随意里润物无声、沉淀精华;便可以把一段历史演绎为家国变迁史,把一个人物当作自我的榜样,从而把住大浪淘沙之后的真谛,并涵养一种品格。时也过,境也迁,总有一种美德永远熠熠生辉,总有一种文化始终源远流长。

□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7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