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子夜

一万小时定律的误读

  你尝试过一万小时定律吗?
  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大约一万小时的学习和实践,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这个定律,是由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变成世界大师的必要条件。
  有太多的人,穷其一生都在做着一件工作,可是能成为大师级别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呢?
  持续不断的勤奋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吗?真不一定。
  长年累月在流水线上辛苦耕耘的人,一年到头为了生计在街头摆摊的人,还有很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毕生的人,他们都很勤奋。
  可是能在某一领域出人头地,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还是占了极少数的比例,能创造出巨大财富的人更少。
  我们可能一生都在追逐梦想,到头来却还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那个。而且更令我们瞠目的是,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居然比我们还要努力。
  努力和勤奋,都没有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是,努力的方向要正确,否则所有的付出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大半辈子,可能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情,却没有取得杰出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在张琦《认知破局》一书中,指出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所做的,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大多数人都在长年累月、周而复始地做着低水平的重复,这就是对一万小时定律的误读。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开了一辈子的车,有的人炒了一辈子的菜,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生意,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成名成家。
  因为很多人从事的工作,都是属于低水平的重复。
  如果人的认知水平低,再努力打拼也很难获得成功。
  那么,事业成功的高手们,是如何在重复的工作中成为业内翘楚的呢?
  “高手是在重复的训练中,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升级难度、不断地更新和迭代自己的认知,这才是带给自己指数级增长的方式。”
  我们在持之以恒地拼搏时,不能只顾着低头耕耘,还要时不时地抬头看路,审视一下方向。
  拉高一个维次,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提升一个高度,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人只有随着认知的提升,才能持续拓展个人能力的边界。

□胡春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