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往事

半世纪前的农村文化工作队

  •   1965年伊始,为了加强与丰富农村文化工作,会从省级各机关、文化团体、大专院校,不定期抽调部分同志组成山西省农村文化工作队,分赴偏远、后进地区开展工作。
      乡宁、隰县、大宁、永和、石楼等地当时因贫困被称为“西八县”。由于缺乏地下水资源,又处黄土丘陵地带,只有黄河支流少之又少的水量浇地。没有森林、矿产,没有草原、牧场,地处黄河闭塞区,纯粹是“靠天吃饭”,恶劣的自然环境堵死了工农业发展的路子。生产上如此,也就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这些地区便成为农村工作队的重点服务对象。
      工作队入村后,队员与社员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住在贫下中农家,一日三餐吃“派饭”,即由村干部指定轮流到社员家同桌共餐,每天交一斤全国粮票,五角钱。工作队与社员同时下地,一起收工,晚饭后开展文化辅导工作,如:健全村小学、俱乐部、图书室,安装广播大喇叭,开办学习班,有条件的还要组织宣传队进行排练演出等等。
      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与不懈努力,工作队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员的欢迎与领导的肯定。
      上世纪80年代初,省里举行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会,把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写下的光彩一笔载入了史册。

    刘德增(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