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日前,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残疾人风采展示活动,共推举出50位优秀典型案例。其中,我省4典型案例入选。他们是残疾人典型刘殿亮、张尚保,残疾人工作者典型朱红平,助残单位典型临汾市蒲县石字沟洗煤有限公司。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分别采访到3位残疾人典型,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
刘殿亮:一名军残老兵的家国情怀
清晨七点半,和过去20多年的每个早晨一样,刘殿亮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矿工下井前的班前会上。尽管告别军营已经几十载,但军人的性格与作风,在年逾七旬的刘殿亮身上未见丝毫消减。作为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殿亮用顽强奋斗的人生诠释了薪火相传的“吕梁精神”。
出生在吕梁革命家庭的刘殿亮,在18岁时参军入伍。但在1975年,身为排长的刘殿亮在一次抢险救援中,不幸被爆炸抛向20多米高空,双腿严重损伤,事后被鉴定为股四头肌黏连。因为自己的英勇无畏,刘殿亮荣立三等功。但同时送到他手中的,还有一张二级甲等伤残证书。
1997年,刘殿亮从部队转业,担任山西省人武学院副院长。几年后,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落后面貌,他选择辞职创业,先后折腾了8年的时间,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
2004年公司业务刚开始好转,刘殿亮就把第一桶金全部用在了家乡学校的建设上。一年后,两栋二层教学楼建成,硬化操场、标准厕所、锅炉房、水暖电一应俱全。为学生统一购置了被褥和餐具,还新建了文化长廊、露天剧场,极大地丰富了周边7个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此后,刘殿亮又陆续出资兴建了土河小学、高家沟学校等当地学校。同时整修公路20多公里,绿化荒山2000多亩,各项公益捐款累计近3000万元。
捐资助学外,刘殿亮也没有忘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他又修建了高标准国史展馆,供吕梁市、中阳县的各单位及广大中小学生免费参观。
“我们残疾人能够有现在好的生活,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关怀鼓励,这也时刻督促着我这个老兵不忘初心,尽一切能力去回报社会。”刘殿亮说。
张尚保:倾心守护村民健康
张尚保是石楼县和合乡铁头村村医,也是一位残疾人。他47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敬业爱岗守护着全村5个自然村上千口人的身体健康。早该在2020年退休的他,如今退而不休,继续用走心服务坚守在村医的岗位上。
1976年,张尚保从卫校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名村医。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张尚保每一次出诊就像一名战士负重越野一样,历经长途跋涉。但当他看着患病的村民逐渐好转后,内心满满的成就感就会为他增添无限的坚守力量。就这样,张尚保围绕着5个村子的上千口村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患病的村民家中都会有张尚保的身影。
1995年夏天,张尚保晚上为同村村民打小麦时,由于熬夜有些迷糊,不慎将右手伸进了机器中,致使右手截肢,变成了残疾人。但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重新振作了起来,在家休养了几个月后又回到了村民们的身边,他从一只手学着写字、打针、输液到一只手下地干活、上山砍柴、收拾家务,张尚保以坚强的毅力把自己磨练成了一个和常人没有区别的人。
农村行医是有特殊性的。47年里,张尚保不仅是坚守在农村医疗卫生第一线的村医,而且也是村民的贴心人。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是他的行医准则;走心服务、贴心照顾更是他做人的基本原则。同村的贺林喜在8年前患上了脑梗,张尚保就坚持每天上门护理,从没有间断过。
为了给重点人群做好普查、建好档案,每半年张尚保都会在村卫生室住上一段时间。因为以他一只左手的情况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每年他都要提前住进卫生室,白天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晚上再加班加点,填写档案。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睡两三个小时。家里人都埋怨他钱赚不了几个,连自己也搭进去,每当这时,他总是笑笑不作任何解释。
2021年,张尚保当选全国残联2021年度专家提名新闻人物,同年获得“感动山西”提名奖。
朱红平:尽最大努力为残疾人服务
现任临汾市霍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的朱红平,到残联工作一年多时间,帮众多残疾人朋友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
儿童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一直是当地残疾人关注的大工程,朱红平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汇报相关事宜,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今年8月开始对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改造维修,共三层,总面积2020平方米。目前,儿童康复中心已投入使用,专门针对0-15岁智力残疾、孤独症、发育迟缓儿童,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减轻了当地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根据霍州市残疾人现状,朱红平把康复和居家托养相结合,聘用富有同情心、社会爱心的名优全科大夫,以及具有多年残联工作经验的康复训练师,利用好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确保把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残疾人。对重点、重度残疾人精准开展服务,做到半个月上门诊疗一次,对药效和病情发展进行全方位了解,在与病人沟通中,疏解心情,释放情绪,起到了心理治愈作用。村民翟女士是精神二级残疾,朱红平联系专业人员上门进行多次心理、用药指导,原本忧郁寡言、害怕见人的她,现在变得开朗了,能够与人沟通,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扶残助残是我们大家的事情,提高群众知晓率,使残疾人政策深入人心,所以希望更多的企业人士、爱心人士加入到助残志愿队伍中来。”朱红平说,为霍州残疾人服务,他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山西晚报记者 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