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雾化了3天就好了。”“我们已经雾化一周了。”“我觉得这个比吃药的效果好。”“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是雾化的”……最近一段时间,生病的孩子特别多,而且多数跟呼吸道疾病有关,大多是反复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喘息、哮喘等症状也找上了门。这让不少家长在带孩子就诊后,都选择了“雾化”的治疗方式。
为什么家长们会有这样的选择?雾化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医生夏莉,让她来答疑解惑。
只是一种给药方式但优势有不少
夏莉介绍,“雾化”全称是“雾化吸入疗法”,它就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治疗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进入呼吸道,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实际上,雾化跟给孩子吃药、打针、输液一样,都是给药方式而已。就拿孩子得肺炎来说,如果给孩子吃药,相当于药物先吃下去到胃肠道,再渗透到血液,最后到达气管和肺部。而雾化,就是将药剂通过特殊处理变成很细微的雾状微粒,通过呼吸让微粒直接进入气管和肺内吸收,这就大大缩短了给药过程。
相比其他给药方式,用雾化来治疗,吸入的药物不用在身体内绕来绕去了,用药更加精准,用药量也大大减少。而且,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接触面更大,更容易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药物起效快,治疗效果可能也更好。“最主要的是,雾化的方式比较温和,孩子不疼不痒,接受度更高。”夏莉说,因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雾化有很多好处,但不是所有呼吸道疾病都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对哮喘、喉炎、急性喉炎等疾病引发的咳嗽效果显著,尤其是哮喘急性发作期,吸入激素和快速舒张支气管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喘息症状。如果宝宝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增高等,也推荐用雾化来治疗。但是,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雾化就没有什么优势了,比如单纯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即便雾化再长时间,恐怕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还是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就诊后,看是否适合用雾化的方式来治疗。”夏莉说,同时,因为雾化药都是处方药,孩子是否需要雾化,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决定,不建议一遇到孩子咳嗽,就自行雾化治疗。
正确雾化吸入才能有好的效果
由于雾化吸入操作简单、临床治疗效果好、对宝宝无疼痛感,现在,很多家长都选择在家自行雾化治疗。对此,夏莉提醒道:“若雾化吸入的操作不规范,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孩子生命健康。”
“家长们可能最先关心的是雾化时用鼻吸还是用嘴吸?”夏莉说,对此,她表示,经口比经鼻好。雾化吸入的药是雾,也就是很小的液体微粒,直径较大的微粒容易粘附在鼻腔内壁,所以经口腔吸入比鼻腔吸入更高效。建议家长们选择家用雾化器的时候,对于能够配合的孩子,首选咬嘴式雾化器,让孩子双唇含住口含器、缓慢吸气,深吸气后屏气2~3秒,缓慢呼气,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出。如果使用的是面罩式,先要确保面罩的密封性,尽可能地让孩子经口吸入药物。“如果是3岁以上且能配合的大孩子,可以尝试含着咬嘴式雾化器,但要注意,用咬嘴式的需要孩子用嘴巴呼吸,而不是用鼻子。如果孩子咬着嘴、却用鼻子呼吸,那就白搭了。”她说。
由于雾化时经常会用到吸入激素,很多家长“闻激素色变”,其实没这个必要。正常情况下,雾化吸入的激素,剂量远远小于口服或者输液等全身用药。但需要注意的是,雾化是有禁忌症的,有一些孩子对一些雾化药物有过敏反应,这就需要家长在雾化前就孩子的情况先咨询。另外,有研究表明,一些小朋友因为患有青光眼的某种类型,眼睛在接触了扩张气管的药物后,会导致青光眼症状加重,因此,要避免把雾化的微粒雾到眼睛上,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咨询医生如何处理。
另外,雾化吸入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到20分钟为宜。很多人觉得,雾化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只要看到雾化罐里还剩液体,就担心达不到治疗效果。实际上,雾化罐里有一个正常的残余量,不需要刻意用完,而且随雾化时间进行,雾化罐里的药液会随着溶剂的蒸发、药液的浓缩,气雾中药量会减少,气雾微粒将增大,雾化效果也会变差。
孩子要雾化最好在平静的时候进行
雾化器一开,嗡嗡响的噪声,再加上又有面罩扣在脸上,很多孩子不肯“乖乖就范”,这又该怎么办?
夏莉表示,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常见,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很难配合咬嘴,对面罩也十分抗拒。“小朋友害怕面罩碰脸,那就不要强求,能在呼吸范围内有雾就行,也比失败好很多。”如果孩子太小或者实在不配合,那家长也别要求太高了,能不哭不闹、保持平稳的正常呼吸也是可以的。
“有些家长会问,雾化时孩子大吵大闹,呼吸也快,吸进去的雾是不是就更多?治疗效果也就更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夏莉说,孩子安静时吸入比哭闹时治疗的效果要更好。这是因为,孩子哭闹时,口鼻分泌物增多,增加雾化过程中的气道阻力,阻碍药物颗粒到达目标气道。另外,哭闹中往往表现为吸气急促、呼气延长,药物还没来得及吸入就被呼出,药物微粒会因此导致惯性运动方式而留存在口腔、口咽部,从而影响疗效。因此,哭闹厉害的孩子,建议先暂停治疗,进行安抚开导,等孩子安静或睡着后再继续。
为了让孩子好好配合,家长们可以想点招数:比如给家里的洋娃娃模拟做雾化,然后表扬它;或者让孩子看看动画片、听儿歌或故事来转移注意力。
有一些小宝宝的妈妈关心能不能在孩子睡着时做雾化,答案是可以的。相对于孩子哭闹着做,睡着了做至少呼吸是相对平稳的。
雾化吸入前后注意事项有不少
带孩子在医院做雾化的时候,护士通常会嘱咐几点注意事项,很多父母不以为然,觉得把药吸进去就好了,其他都是小事无所谓。对此,夏莉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小细节,否则可能会给正在生病的孩子带来新的麻烦。
“首先,家长一定要做到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改动用药剂量及雾化频次,做到安全用药。”夏莉说,研究表明,雾化吸入量过多,治疗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道过度湿化而引起黏膜水肿、气道狭窄等,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特别是对于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的患者来说,应避免大量、长时间的雾化吸入。而每次雾化用的药要现配现用,不要将上次雾化药液留至二次使用,万一保存不当容易发生危险。
在给孩子雾化吸入前30分钟禁食禁饮,且雾化吸入前应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防止雾化吸入中气雾刺激呼吸道,引起呕吐、呛咳造成误吸。在雾化吸入治疗前需洗脸,不要涂抹油性面霜或面膏,以减少面部药物吸附。雾化时尽量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有利于胸廓幅度的增大,促进药物吸收。做完雾化后,家长也不要偷懒,先给孩子漱漱口,不会漱口的话,让孩子喝几口水也可以,目的是把口咽部的存留药物冲走,尤其是在用完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同时,孩子的鼻子也最好用清水清理一下,否则鼻腔内很容易干,有硬硬的鼻屎结痂,孩子很不舒服。“小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水擦一下。”夏莉说,“最后别忘了洗洗脸,把残存在面部的药物洗干净。”
“如果吸入了化痰药,建议家长在结束后给孩子配合地拍拍背。”夏莉建议,这个时候,孩子刚刚吸入药物,气道比较湿润,痰液稀释后容易排出,是拍背咳痰的好时机。这一步不做,雾化的效果容易打折扣。
另外,买回家的雾化面罩专人专用,要避免交叉使用,并注意定期更换管路、面罩或口含器。而每次用完,储药池和面罩要进行重点清洗和消毒。可以先用清水洗一遍,再将它们置于沸水中10-15分钟消毒。自然晾干后,用单独的袋子装起来封闭保存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切忌使用刷子等工具进行刷洗,有可能形成凹痕,导致药物残留。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